在教学中,如何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的实际,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好胜心,不失时机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将初步探索赘述如下:一、 巧设导入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数学课也同样如此。在教学中,巧妙设计故事情节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小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段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故事。有一天,猪八戒听说花果山上的仙桃已熟透,就急忙来到花果山上,想一饱口福。可是,孙悟空却不买他的账,硬要他回答完几个问题才让他吃仙桃,急得猪八戒直叫快出题,快出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渴望学习新知的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知不觉把学生引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中,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按照学生的座位分成四至六人一组,人数不等,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这一形式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 巧联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就是最好的数学学习,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常见的百分率时,我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数学素材,首先组织学生做游戏,抛硬币、砸沙包、口算竞赛等,并计算出抛硬币正面朝上的几率,砸沙包的命中率,口算竞赛的正确率,最后请学生计算当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在教学中,采摘生活数学实例,使学生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巧设开放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许多学者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培养和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据此,开放练习题教学,坚持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尤其是对一些通常的题目进行非常的训练;对通常的概念进行非常的理解,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宽,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都是使常规性题变为开放题的有效方法。设计数学开放题要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更广阔的数学天地,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数学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 采用真诚评价,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本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真诚评价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及时准确地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教学中不以某种固定的答案、模式为标准,限制学生的思维,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因素的同时,要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教学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