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在音美教学方面,转换理念、探索创新,使音、美教学以“新颖、新鲜、新奇”的形式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使教学效果更加显明。欣赏、领悟、理解、掌握一并进行,达到最佳的知识融合,使学生乐在其中。与这个时代的科技进步紧紧契合,使音、美课堂真正成为艺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前沿阵地。

一、构思别具匠心,力争标新立异

在音乐课教学中,打破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教学套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职业中专唱歌课中,我们面对的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学困生”,他们将要奔赴南方各企业见习、应聘。在学习歌曲《再见吧!妈妈》时,把原曲的谱子赋上新词:“再见吧!爸妈,再见吧!爸妈,号角已吹响,眼睛已擦亮,思想已武装好,我们将要出发。我不再让您为我把心操碎,我也不让二老把我牵挂,当我从南方见习归来,给你们献上我致富的红花。” 经过充分的准备,精心的构思,巧妙的设计,恰当的处理,使老歌唱出新意,老曲品出新味道。

二、突破学科边缘,迈进综合艺术

课改意味着我们的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法,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理念。翻开一页页精美的插图,不难发现满页都是跳动的音符和流淌的大河小溪,各民族的风土气息扑面而来,不同肤色的人向你挥手致意;聆听中外名曲,耳边荡起交响乐那丰富多彩、富有立体层次感的和弦、音程,可以通过油画、素描作品中的三度空间、色调对比、虚实关系等,以直观的形式加以体现。丰富精致的音乐大餐,涉猎了音乐、美术、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而且一节课仅仅45分钟,所以要分清轻重缓急,辨别主次,使音乐、美术学科能够左右全局,间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不仅知道贝多芬、维也纳、《土耳其进行曲》等,也要知道莫奈、哥特式建筑风格和《最后的晚餐》。

三、巧设“音画时尚”,提高欣赏水平

如学唱歌曲《金风吹来的时候》时,可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绘画: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深秋的天幕上,美丽的傣族姑娘“巧手绣花,喝醉了竹楼……”优美的旋律《金风吹来的时候》悠悠响起。一堂课结束,其乐融融。在美术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群雕》赏析时,在让学生了解该作品表现的主题和时代背景的同时,为烘托渲染气氛,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和《保卫黄河》等合唱歌曲。伴随着那悲壮、激昂、气壮山河的时代强音,使学生感悟到美术作品势不可挡的气势,无形中给作品添加了增效剂,使他们立刻产生强烈的共鸣,顿生学英雄、爱祖国之情,树立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此时,作品欣赏得以升华,把活动推向高潮。

四、注重师生互动,提倡生生交往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情感艺术。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在课堂上要注重师生互动,提倡生生交往。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音乐、美术创编、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在美术课中,让学生创作《春天》时,老师先让学生思考阳春三月应是什么情景?由于学生感知不同,发现不同,所以说法不一。通过讨论,使每人的见解得以表现,还使学生明白了许多自己未发现的东西。有的学生还用歌曲、舞蹈等形式来表现春天。大家就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过程中,拿起彩笔用绘画形式将春天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又从构图等技法上加以指导,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春天》跃然纸上,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充满着激情和成就感。

五、通过游戏、表演,进行情感山东智顷数位学习

在音美教学中,可常常通过做游戏、表演节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轮流当小演员,来表演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当“演员”的同学既乐于表演,又从中学到了一些知识。那么,当“观众”的学生,自然乐得前俯后仰,捧腹大笑。有时让学生做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趣游戏,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艺术新课标》的过程中,运用直观生动、激趣灵活的形式和手段进行音美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引导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变“苦学”为“乐学”,收效良好,此方法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使课堂气氛格外热烈、活跃。学生普遍反映说:“这样的音美课,我们乐意学、兴致高、印象深、记得牢、用得活、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