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笔者以为要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就成了笔者重点关注的一个内容。一、二战后国际关系教学的基本思路反思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形成显然是复杂的,想完全梳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我们可以对其中一些重大的事件进行梳理,寻找到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以此为借鉴来研究今天国际社会中所发生的相关事件。梳理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三件事情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基础:联合国成立、对纳粹德国的审判、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审判。

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作为成立标志的联合国,是战后国际关系协调及防止再度爆发世界战争的主要机构,那它为什么能够发挥这种作用呢?关键在于联合国宗旨的确立。并且为了实现这一宗旨,作为联合国的常设机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纳粹德国的审判事件,即纽伦堡审判。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关键:一是这是历史上对战争罪犯第一次进行世界性的公开审判,二是明确认定纳粹政党为犯罪组织。这两个认识在于让学生明确审判的最终目的是在欧洲铲除法西斯主义,阻止纳粹的死灰复燃。本着读史知今的原则,也可以介绍欧洲部分国家在近些年出现的右翼及纳粹死灰复燃的情形,进一步反思国际环境的变化。

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审判事件,即东京审判。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将东京审判与纽伦堡审判进行对比,学生会自然发现两者有着巨大的不同。东京审判很不彻底,许多战争罪犯非但没有接受审判,有的后来还当了日本首相。那么,对原因的追问就成了另一个教学思路。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收获

遵循着以上思路去实施教学,出现了许多意外的生成。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教学收获,下面摘录一些有意义的进行重现:

1.学生对联合国作用的追问。有学生说联合国并没有完全发挥与其宗旨相符的作用,依据是朝鲜战争。学生的这一问题看似与二战后国际关系没有直接联系,可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二者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因为朝鲜战争与联合国作用发挥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于是,笔者跟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联合国当时会被美国为首的国家裹挟?朝鲜战争发生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可以让学生解决大部分疑惑,从而也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今天的日本和德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尤其是在中日之间因为钓鱼岛等问题产生矛盾的今天,学生自然地会提出问题:日本的右翼为什么能够如此猖狂?右翼人物为什么能够长期占据日本的政治舞台?从日本首相到不少右翼分子为什么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为二战审判结果翻案?美国为什么又容许日本如此胡来?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自然产生的,因为他们确实想不通由美国主导的东京大审判怎么又变成了美国对日本的纵容?为什么轰炸过美国珍珠港的日本可以与美国成为盟友?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关键还在于从国际关系的实质入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样的国际关系“潜规则”,成为学生自我解释的一种依据。

教学之后一个最大的反思点,就是学生为什么会问出以往无法问出的问题?是学生聪明了?不是。如果非要找一个答案的话,那只能说是通过笔者对自身教学的思考,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打开一扇门。而学生入门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是学生自身构建的结果了。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他们在思考。这个时候历史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帮这些初中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历史认识。我想历史教学的本真追求,或许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