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师已进入更为理性的思考阶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进课堂教学行为、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已经逐步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课堂教学效益能否实现最大化关键在于备课。如何有效备课?笔者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与教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我研究让学生进行自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充分说明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只是单纯的由老师来教,即“以教定学”,而且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在备课过程中,老师要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学生的声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条件灵活处理教材,我们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还应考虑怎样学,怎样进行课堂组织。考虑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等。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英语基础、学习动力、兴趣爱好及教学期望等,针对不同的学生来选择教法。

我们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首先思考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做什么事,如能够正确听懂、说出、认读以下单词(句子);能够初步唱出本课的歌谣;能够在适当的情景中运用本课涉及到的词组进行对话。通过小组活动,能够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感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通过学习故事,能够懂得做事时自己要有主见,要会合理安排自己放学后的时间等。

二、以教材为载体,超越教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只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载体,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就要走出机械地“以教材为本”的误区,在“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已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和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处理。

1.变通。“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时代的内容,关注时事,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2.取舍。保留适合学生实际,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材内容;删减掉复杂的、不切实际的内容;也可适当增补适合学生需要和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

3.调整。教学内容确定后,按照语言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顺序上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师不应该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而应该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备课时,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才能将课上出新意。

三、以预设为基础,以生成为导向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为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行为作准备,生成是构建知识与技能的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没有精心的预设,就难有精彩的生成。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因此,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怎样预设?怎样处理课堂动态的生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目标定位要合理。

2.重点与难点要有针对性。

3.教学方法要有效。

4.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

5.注重生成的引导。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过程变得丰富有趣,课堂教学才能扎实有效,所以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书”理念,转变备课思维,才能促进有效课堂乃至高效课堂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