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旭辉,湖北省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会历史学科会员,黄冈中学初级教师。多次参加省、市、校级历史教学教研活动,并在各类说、讲课比赛,论文写作、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得好评。梁任公先生曾自勉言: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万世师。我学问不及任公先生九牛之一毛,然而为人师已有些年头,个人琐碎事件外加惰性之心作祟,习惯靠着吃老本或者所谓经验主义以至于常常荒废学业。每思及自身,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自己志向难以及其万分之一,然则思及学生对知识渴望之情,也不至于浑浑噩噩。古有匡衡穿壁引光、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夜读,先贤典故耳提面命,唯有读书一点,不敢忘却。遂有阅读求为万世师这个“妄自菲薄”之奢求。于下,就个人阅读故事写成文字,供大家指正一二。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阅读欲望

我是典型的中国式学生。大学无疑是寒门子弟跳龙门的最佳途径,感谢众多因素使我生下来有些读书的心气;如此不至于在中学毕业之际,随大流开始东南西北闯荡江湖。挣扎地上着大学,带着对父母无比的愧疚心情,还是尽情地享受着大学这段最美的时光。

我学的是历史。有人说学历史的看得比较透彻,有人说学历史的一点用都没有,有人说学历史的能侃侃而谈。姑且不理会世俗的看法,毕竟我自己是个独特的个体。我比较爱慕虚荣,为了能够有足够的资本去炫耀自身知识的丰富、文笔的优美流畅,图书馆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现在回想起来,大学四年记忆最深的是在书籍中流连忘返的精神势头;反倒是撇开了最初的虚情假意。

感谢黄冈中学这一优秀的平台,给予我用武之地,大学毕业至今即在此教书育人。从学生向教师的转变,的确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哪怕现在教了些年,自己依旧是教师行列中的“愣头青”。从业,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单纯,开始要为生活琐碎事件考虑,譬如人情往来、柴米油盐等。很多时候,感觉到事情太多,或者是生活相对美好,毕竟自己能够挣钱。如此,更多的是适应、享受、感慨生活去了。用于求知的时间不断受到挤压,以至于在职业的最初阶段几乎少有阅读之心。后来有件事情对我的触动颇大,一次学生们在写给老师的意见中,有一点建议是希望历史老师能像百家讲坛那样讲。我不断地反思,包括跟同行、先辈们交流。我想学生们倒不是希望我也成为那样的名人,他们更希望的是见到一位知识渊博的师长。这渊博的知识没有投机取巧的方法,必须要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阅读的欲望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姗姗而来。

阅读是内涵发展的必然途径

影响教师成长的客观因素太多,社会对于教师的期望也太多。我们无法改变这些,向内发展、从自身去反省或许能另辟蹊径。内涵发展,阅读是必然的选择。当然,阅读的书籍分很多种,如何学习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

我是爱好历史和文学的,我是一名历史教师。这些都决定了我看的书一是与个人喜好有关,一是跟专业成长有关。如果要分类阐述的话,大概有如下几种:

文学名著类。张爱玲、徐志摩、林徽因等作家写的东西都有涉猎,最爱《红楼梦》。 在自己年轻那会儿,怎么也看不进《红楼梦》。为人师后,在夜晚空闲的时候时常会翻一翻它。细数起来,真真正正认真地看《红楼梦》已经有四遍了,每看一遍对其个中的酸甜苦辣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当然,我看它不是要研究红学,主要是从中感悟对世间感情、态度、生活观的不同认识。我本身也是喜欢不断思索的,因此对众多大家著作的拜读,更多为的是构建自己的一种精神的世界。这精神世界只属于自己,只关乎自己。

历史知识类。历史知识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历史学科的受关注度、历史教师的受欢迎度。历史不仅仅只是一门考试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历史情怀的培养。古往今来,史学著作数不胜数,历史知识博大精深,即便是大家们也难说自己通晓古今。要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掌握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无穷尽,阅读历史亦无止境。

教师专业类。我时常在亲戚朋友面前吹嘘说自己的课很受学生喜爱,或许这里面有很多溢美之词;但我想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的认同与否才是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最好标准。可能历史知识这块,在教学中还足以应付;但如何教学,却是我所陌生的。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显露。如何传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充分合理地选择新式教学方法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教学的这些年头里,大量阅读教学教法相关的理论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跟班听前辈名师的课堂教学、参加省市各种高校课程讲座或讲课,这些都是一种阅读的方式。跟班听课,是整学期的听;网上观摩视频课,是对照视频,自己写文字实录,这些都对我个人的成长给予了很大的助力。

阅读最终会带来正能量

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励学篇》中有言:“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短短篇章,迷醉天下士子几近千年。今日重提,本意不是为封建落后思想招魂。阅读获取知识的确能够给人带来正能量。

时人常言读书无用,每闻此语备感唏嘘。的确,在现阶段,因为“读书贵、就业难”,就业遭遇低起薪的“寒流”及其他各种原因和目的,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起了新“读书无用论”。“无用”本身不是读书所带来的过错。

古人讲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阅读书籍所带来的精神熏陶别有一番情调。很多读书人不为名利,只求自乐。如马枢“博极经史,……乃喟然叹曰:‘吾闻贵爵位者以巢、由为桎梏,爱山林者以伊、吕为管库,束名实则刍芥柱下之言,玩清虚则糠秕席上之说。’乃隐于茅山,有终焉之志”。阳城“好学,贫不能得书,求为吏隶集贤院,窃院书读之,昼夜不出户六年,无所不通,及进士第,乃去隐中条山”。刘勉之“即邑近郊结草为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澹然无求于世”。他们安贫乐道,澹然自守,耽于书籍,赏奇析疑,衣带渐宽,终老不悔。以一种隐逸和逍遥来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内在的、主观上的精神自由。喜欢阅读的人,其内心的世界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内心丰富的人才足够强大,才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生活中总会有些不如意,事情发生时不去怨天尤人,也不至于惊慌失措,平静地应对,风雨过后总会见到阳光。事实上,从书中汲取的智慧,引领着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自己不断地攀登着新的高山,向前进发。

知识的海洋里没有世俗的羁绊,没有阿谀奉承,没有等级差别。任何人只要能静下心,翻翻书籍,得到的会是扑鼻的芬芳。初为人师,深感任重道远,遂不敢有所怠慢。

唯有读书破万卷,方能求为万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