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放学,我刚一出校门,就看见他在天桥上像是在等人。我问:“怎么还不回家,等谁呢?”“等你,我想和你一起走!”说罢,他居然伸手挽起我的手臂一起走下天桥,一路上笑容溢满了他的脸庞。你也许不会想到这个阳光少年不久前是怎样让我头疼。

那是我刚接的新班级,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被他“吸引”了。他弯着腰,下巴支在桌面上,手不停地玩着笔,眼睛根本不看黑板,课本都没打开,更不用说做课堂笔记了。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在读课文时走到他的跟前,轻轻地敲了敲他的桌子。没想到他立刻说:“怎么啦,老师?我好着呀!”逗得其他同学一阵大笑。一下课,我刚回到办公室,一个女生就哭着来告状说:“老师,×××把我的文具袋扔到水盆里了。”我说:“让他来办公室。”一会儿外面传来报告声,进来一看,居然又是他。我批评他时,他说:“老师,我和她玩呢!”“玩,有这种玩法吗?去,站在外面想好你的理由再来找我。”说这句话时我几乎是吼出来的,同事劝我说:“别往心里去,这孩子一向是这个样子。”

同事说得没错,关于他的事还在继续上演。一次放学,只见他从队伍里飞奔出去,在距校门不远的地方小便。一次放学站队时,我再三强调一排一排要看齐,而他偏不听,趴在前排同学的背上,还用挑衅的目光看着我。我终于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的情绪,一把把他揪出队伍……

后来他几乎在每节课上都出状况,任课老师经常到办公室来向我诉苦。我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用在了处理他的事情上了。摊上这样一个学生,真是倒霉透了!我暗自报怨。

后来,我静下心来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走进心灵》这两本书,突然意识到我们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对象仅仅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怎么能用成人的价值观去要求他呢?同时也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我开始悄悄地观察他,发现他很聪明,他的所有恶作剧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引起别人的关注。我知道怎么去“对付”他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无论上课还是课间,我都不去看他,即使他上课随便说话,我也照旧不理睬,而且悄悄告诉其他学生不去理会他,在站队放学时坚决不让他入队。同时,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其他任课老师,得到了他们的大力配合。刚开始时他趾高气扬,但后来慢慢变得若有所失,灰溜溜的……这一切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是不理他。直到有一天下午自习课下课,我宣布放学了,学生们都背着书包往外走,只有他站在我旁边不走,低着头,一声不吭。看到这儿,我让班长整队放学,我留下来,看他准备干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低声说:“老师,对不起!”“为什么?”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不是不喜欢约束吗?”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却哭了,说到:“老师,让我归队吧!我想和同学们在一起,想和老师在一起。”看着他的样子,我心里有点酸,同时也看到了一丝希望。

通过观察我逐渐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特点,他是个特别喜欢得到别人关注的孩子,只是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所以我就故意忽略他,让他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所有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根本没有人欣赏也不可能得到关注,意识到自己如果不能和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就不会得到快乐。显然这个方法收到了预想的效果,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好像突然醒悟了,并主动向我道歉,我就顺势对他提出了我的要求,他便欣然接受了。

第二天上课时,他居然第一个高高举起了手要求回答问题,他回答得非常准确。我笑了!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只见他羞涩地低下了头。那天,他的作业做得很认真,字写得很工整,我甚至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看看的确是他的作业,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优”,并附注一句话“努力,就会成功”。从那以后,他变了,变得学习上很上进,纪律上也严格要求自己。期中考试考得相当不错,就连以前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进步太大了。看到他的变化,我很欣慰。

这个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案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生必须先要了解学生,不能盲目地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那样只能让其越来越逆反,甚至故意和你唱对台戏。所谓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多样化的,对他们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