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世纪乡土文学是对于现代启蒙主义文学的延续与发展,将现代启蒙主义中对于农民某些国民性的传统进行批判,农民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所表现出来的劣根性、目光短浅的行为时常存在。相较于以往的单一的情感态度的不同,新世纪乡土文学对于乡村的感情是复杂的,批判与感慨同在。

【关键词】乡土文学 民族性格 启蒙视角 新世纪

前言

新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新浪潮是在《羊的门》、《六道悲伤》、《受活》、《丑行或浪漫》等文学作品的推动下兴起的,这些作品是新世纪启蒙主义的代表作,站在启蒙的角度去对乡村的事情进行叙述,这些乡土文学的产生表现了作家们对于乡村社会现实的揭露,但是以启蒙的角度看乡村并不是唯一的主题,新世纪乡土文学作家的立场具有复杂性与多重性,表现出对于当前乡村现实情境的担忧。

新世纪乡土文学对于“国民性”的描写与批判

作为现代启蒙主义的代表作家,鲁迅致力于对于国民性的改造,他笔下的乡村是急需改造的区域,因为他们愚昧、落后、保守、无知,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部分乡村依旧存在这些问题,因而新世纪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于国民性的描写与批判。

《亡灵的歌唱》是第二届“茅台杯”的年度大奖,全文以一个亡灵的角度来对于当下农村愚昧无知的行为进行揭露。为了不让别人绝后,这一看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对于拐卖妇女的行为全村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并且将帮助被拐妇女的军校生作为全村的公敌,他们极力维护这本就荒唐的婚姻,但是对于真挚的爱情却熟视无睹,最终导致“姐姐”受到父亲的虐待,而雷老末也落到自杀的地步,这是传统文化带来的野蛮与凶残,血淋淋的悲剧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死者的舅舅为了谋取部分优待,制造出死者见义勇为的假象,全村人非但不揭露这种恶行,还帮其隐瞒,广大的村民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的存在,还自以为维护了公理与正义,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现象,人类的道德传统、是非善恶、人伦秩序遭遇了颠覆性的打击。

在关仁山的《民风》中讲述的是一个在现实的逼迫下,人的心理逐渐被扭曲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刀郎父子十分痛恨腐败的村长,但是在现实的逼迫下,却答应娶了村长的傻女儿,最终在村长的帮助下,在村办里谋了个好差事,刀郎父子也由痛恨腐败分子的人逐步转变为了一个腐败分子,享受着腐败带来的喜悦。文章利用朴实的语言将那种特权阶级的霸道,农民阶级的懦弱与屈从表现得淋漓尽致,阶级对立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淳朴的民风已经不再,现实胜过了理想,在利益的诱惑下,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农村人的国民性,这种国民性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发展,这是农村发展的局限性,是由于缺乏先进思想的指导造成的。

《妇女闲聊录》是林白的长篇小说,全文以一个农村妇女木珍的闲聊呈现出了一个时代的发展特征,王榨村是一个原生态的村落,这是古老而原始的村落,村民对于生老病死、情爱性事、家长里短早已麻木,麻木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延续,是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同时与此相似的还有《科学笔记》中的“大哥”,大哥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村青年,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获得发展,但是却遭遇了一次次的失败,但是在村民看来,大哥的这种失败就是村民的胜利,他们排斥新事物的产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依旧固守己见,顽固腐朽,这是时代的悲剧。

新世纪乡土文学对于乡村政治生活的描写

除了对于国民性进行描写与批判,对于乡村政治生活的描写也是新世纪乡土文学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于乡村政治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乡村民主建设的艰难性。

官本位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根深蒂固,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一切以官为本,官命大于天,这种思想处于官僚阶层的辖制范围内,在贫民阶层中得到认可,这是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文化带来的后遗症,但是官本位文化的传播与人的本性也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官与权、利是一体的,因而造成了人们过于崇拜官,导致人性不断扭曲。在《羊的门》、《受活》、《歇马七日》等作品中都对于权力进行了描写,人们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被逐步奴化,逐步失去真我,人的性格不断扭曲与异化,对于权力的过分推崇会导致人性的迷失,因而在现今社会,民主监督是对于当权者进行约束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虽然农村的干部是由农民自己选举产生的,但是这种所谓民主选举的干部能够保障村民的切身利益吗?显然,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农村的选举也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问题,并不可能保障真正的民主,在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中对于一场权力的争夺作出了详细的描写,小说中的村庄,人们将权力奉为神明,认为得到了权力就会成为农民的代言人,这是一种愚昧的思想,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民主权利是要靠自己保障的,而不是所谓的干部。除此之外,胡学文的《逆水而行》、曹征路的《豆选事件》、荆永鸣的《老家》等都对于农村选举进行了描写,但是在落后封建的农村中,没有人有保护自己权利的意识,本该属于自己的民主权利在村民眼中就像是风中的落叶一般,毫无意义,某些小恩小惠都足以让这些农村人将自己宝贵的权利交予别人,这是对于自己也是对于别人的一种不负责任,而由村民自己选举出来的村干部能够保障村民的权利吗?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在落后的农村,农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这是农村人的悲哀,也是时代发展的悲哀。

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民主的实现有助于保障公民权利,公民权利的保障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机制作为基础。众多的新世纪乡土文学作品通过对于农村政治的描写告诉我们,农村的贫穷是普遍存在的,在当前社会,必须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其民主意识的培养,物质与精神上共同进步才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新世纪乡土文学中的乡土叙事

新世纪乡土文学站在启蒙文学的角度,对于当前的乡村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发现黑暗的乡村现实,鄙陋的习俗以及愚昧无知的封建思想。乡村生活是具有复杂性的,受到西方文明熏陶的知识分子看待乡村生活的目光是较为单一的。

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阶级立场上的革命叙事取代了知识分子的启蒙叙事,这是由于中国农民成为了革命的重要力量而造成的。20世纪40年代,农民与知识分子身份互换,知识分子成为了需要改造的对象,而农民则成为了被仰视的对象。农村题材小说代替了乡土文学,乡村视野的革命性成为了农村发展的特征。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对于农民优点的描写,但是农民思想上的隐患以及农村的落后则被隐藏起来了,乡村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呈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中国的乡土社会也发生巨大的改变,贾平凹在他的《秦腔·后记》中对于当时的乡土社会作出了一个描述,当时的农村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那些旧的东西被人们所抛弃,但是新的东西却迟迟没有到来,即使来了,农民们也无法把握,农民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感到无所适从,离开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人的生活依旧是难过的。这是对于当代农村的现实的写照。因而当前的新世纪乡土文学作家对于乡村生活具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对农民精神疾患进行批判,进行国民性传统的改造,但是在这种批判的同时又对于乡村生活表现出无限的同情,这就是新世纪乡土文学与启蒙叙事的不同之处。

结语

作为我们重要的文学遗产,必须对启蒙主义继承,但是在继承启蒙主义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其进行完善与发展。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兴起是当代文学的重大发展,其发展必将推动当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孝.启蒙视角下的新世纪乡土文学[J].当代文坛,2013,3.

[2]孟繁华.乡土文学传统的当代变迁——“农村题材”转向“新乡土文学”之后[J].文艺研究,2009,(10).

[3]刘海军.论新世纪乡村小说的碎片化叙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