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学习”是通过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拟定的书面协议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及确定这些证据的标准等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契约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将契约学习理念引入自主阅读教学中,保证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一、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

针对本校5至6年级100名学生的阅读调查问卷显示,课后经常阅读课外书籍的占39%,对阅读缺乏兴趣的占22%,而缺少自主阅读时间的占78%。一学期阅读量在3到5本的占43%,85%的学生只阅读教材推荐书目,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阅读的学生占40%。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量偏少,阅读范围狭窄。虽有阅读兴趣,但多数课余时间用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参加各类兴趣班、辅导班,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

二、阅读契约的实施

(一)前提: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契约实施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作好阅读示范。教师要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并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展示自己对阅读的热爱。教师可以在课堂及课后与学生个别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自己阅读过的优秀文学作品。

其次,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有了阅读需求,关键是要将心理需要变成现实满足。教师可在教室设置图书角,由学校、教师或学生提供书籍供全班交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地方图书馆和书店借阅或购买书籍。

再次,教师要提供自由的阅读时间。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要大一些,尤其是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这些都导致学生自由阅读时间不足。教师可利用晨会、午休及自习课时间,组织学生自由阅读,阅读方式以默读为主。

(二)启动:师生议定阅读契约

阅读契约的具体条款应包括阅读目的、阅读要求、阅读量、阅读过程和阅读质量评价标准等。教师在具体制订阅读契约的过程中,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针对本学期教材文本特点,基于本班学生阅读整体水平,与学生共同议定阅读书籍的种类、数量、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此基础上制订个人阅读契约,对篇目、数量、要求、评价标准的描述应具体准确。在制订个人阅读契约时,应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如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阅读个性的偏好等。对于阅读水平高,阅读进度快,阅读量大的学生应给予一类评价。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虽然他们可能读得慢一些,数量少一些,质量低一些,但对照个人阅读契约完成情况,好的也应给予一类评价。个别学生可能坚持阅读共同拟定篇目之外的书籍,对于这些书籍,只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产生负面影响,视文本质量高低也可议定阅读契约具体评价标准。

(三)过程:教师适时指导和适度监督

学生自主阅读虽然需要利用一些课堂时间进行指导和示范,但更多的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进行。要保证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避免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需要教师对阅读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一,制订阅读契约实施计划表。个人阅读进度、时间详细规划等制成表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计划完成情况,对完成进度较快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完成进度较慢的要了解原因,对阅读加以指导或重新修订进度。

第二,定期展示阅读成果。学生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一段时期的阅读收获,阅读收获可以是读书笔记、随文批注,也可以是自己受作品启发写下的文字。

第三,获得家长支持。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很多阅读在课外进行,这就需要家长参与到阅读契约中来。教师可通过电话或网络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阅读情况,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能感受到阅读契约对自己的约束力,从而保证学生阅读契约持久地进行下去。

阅读契约所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进行的自主阅读,教师和学生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有个性化的实施过程和评价标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