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伴随着人的终生,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尤其是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一、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领悟。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安排同学进行讨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与阅读体验。

二、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1.美文精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大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取和筛选信息。3.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理念强调:阅读是学习的起点,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评价等。研讨应以自读为基础,通过相互交流,深化理解。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组织、指导,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鼓励思维和结论的多元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个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相互关联,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求异、逆向思维等,而且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应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五、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教学不能搞标准化,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所以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来制订不同的要求,实施多角度评价。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而且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初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