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薛小琴

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和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

——余秋雨

编者按:从事编辑工作十几年,长期面对各类稿件,最使我感到尴尬的是几乎每一期都会遇到教学生写作一类的话题,然而,谈了十几年终究谈不明白。究竟如何教学生写作文?学生怎样作文才能直抒胸臆,呈现精彩?这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本期结合教学一线执教者的教学经验,展开讨论:怎样教学生写作文?怎样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应重视语段写作训练

■如何让小学生不惧怕作文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从生活入手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据报道,从2016年起,北京高考语文将由150分增至180分。按惯例,作文在语文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大概为30%左右,随着语文分数的增加,作文也将加大比重。怎样教学生写作文,是语文教师长期以来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也是令教师们头痛的古老话题。不仅教师头痛,大多数学生也是谈文色变,作文要么空洞无物,要么胡编乱造。怎样让学生能够写我所想,从心底喜欢写作,写出真实漂亮的作文呢?

“研学旅行”打开学生写作的心灵之门

近日,青岛市将在青岛市三十中等54所中小学,首批开展研学旅行试点。放眼全国,更多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部门和学校看好“研学旅行”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带来的益处。今年,苏州、合肥就已经相继成为研学旅行的试点城市。这些学校将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鼓励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学习更生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写作文。有了生活,有了经历,才会有感受,进而有写作的意愿。

一次旅行,就是一次体验,甚至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比如给父母洗一次脚,打一次工,亲手卖出一件商品,勇敢地走一次夜路,体验一次月下漫步、细雨缓步或踏雪寻梅的浪漫,尝试组装和维修家中常见的电器……这是最近鄞州区田莘耕中学列出的100件事,要求在校学生在三年里体验完成。看着体验手册上面的100件事时,同学们感觉好幸福,因为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来说,宿舍、教室、食堂这三点一线的生活,就是他们青春的全部,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觉得理所当然。可是当有人为他们列出了三年内应该完成的100件事,既让他们感到无比新鲜,又使他们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很多中学生都在心底感叹一声:这,才是生活,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那什么是生活?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就是吃饭穿衣、上课放学、打球玩耍,斗嘴闲聊……如果注意挖掘和感受,在这些生活中,完全能提炼出有益的写作材料。因此,帮助学生学会获取生活素材,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运用“眼、耳、鼻、口、手”感受和体验生活,是获取生活素材的重要途径。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在愉悦的状态下,笔尖飞扬,抒发真情,孩子们就会有写不尽的话题。这也正是莫言所说的,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中小学生写作文,应该重点培养语感,也就是说话的“腔调”,即风格。语感一旦掌握,那就写啥像啥了。写作文,要从我们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写我们的村庄、写我们的家庭、写我们身边的事,但无论写什么,个人经验很重要。生活是写作的“活水”,那无拘无束的日记、丰富多彩的随笔、畅所欲言的交谈都是写作训练的好契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确保安全、适用、节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让研学旅行打开孩子写作的心灵之门,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前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写出优秀的作品极其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讲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关于这点,《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有一段话,说得更形象,更深刻。“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多么深入浅出的道理。阅读的多少,理解的深浅,几乎就决定了你这一生所达到的高度。当代作家如云,大作家也实在不少,然而他们与民国时期的作家一比,就相形见绌了。为什么?民国时期的作家,那都是有海量阅读的,不少作家那都是“两脚踏东西文化”(林语堂语)的。鲁迅生前博览群书,他读过的不少书,都是我们很少涉猎的,他读过的一些善本,今人很难见到。

现如今,学生们普遍患有“作文恐惧症”。每到写作文,就如临大敌,点灯熬油,苦心焦思,也难写出一篇像样的东西。问题就出在读得太少。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书是人类打开智慧的金钥匙,阅读能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翱翔宇宙,了解世界;能让他们辨别真假恶丑,领悟人生的真谛,插上理想的翅膀,获取奋斗的力量。阅读是学生获得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蕴丰厚的优秀之作的,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

只有写,才会写

韩寒,是一个随性的人,他的写作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直观感受,他所拥有的天赋就是能够用最简单的话、最简单的比喻把一件事点破。初学写作时,他想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写,当时他最爱的小说就是《围城》,看了很多遍,而且《围城》有个特点就是无论从哪边翻开来都可以看,它是部故事性很弱但文笔很强的小说,他就开始学着写,把自己的内心直言不讳写出来。要提高写作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多练。要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能你开始时写得不够好,但这不要紧,只要你肯动手,你的写作水平就会与日俱增。

该让学生怎么写呢?“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课程标准主张: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活动,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一要求无论从习作的内容,还是习作的形式都主张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南宋诗人谢枋的《文章规范》将文章分为“放胆文”和“小心文”,提出“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要大胆,终要心小”道出了学习作必经历的两种境界,即刚开始学习作时不应太拘泥于写作规则,尽可能酣畅淋漓地表达。继而达到“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的目的。试想,小学生初学习作的主要矛盾就是写不多,三言两语,寥寥几笔,因此,我们想要让孩子敞开思想去写,就不能约束学生的写法,写多了,慢慢就学会裁剪,学会取舍,从而完成逐渐提高的过程。

让学生写什么?“习作不只是作文课的事,要把练笔贯穿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而写,形式灵活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习作能力,有效提高通过练笔服务于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光在课堂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写生活随笔,积累写作素材,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等,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在写中提高能力。写得多了自然就会产生“手感”。“手感”好了,下笔就真的如有神助了。甚至本来没有构思到,写着写着奇妙精辟的句子就自动冒出来,流出来。笔尖儿牵着大脑走,越写越开心。

“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当学生发现了写作的快乐,写作会成为他们内心的渴求。抒写心灵,放飞心灵会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他们会难以舍弃这种需求。当这种需求来自内心,我们的作文就不再是沉甸甸的包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而是学生们对生命进行表达的渠道,写作会是轻松而愉快的。

勤动脑,多积累

写好作文是有技巧的,因此,需要你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对于课本上或是你看到的好文章,你要多分析,作者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在以后写作中能否借鉴等。作文是表达思想的东西,因此在写作之前要构思,要把你对一些人或事的体会和感想写出来。

郭敬明的文字是比较细腻的,他擅长使用生活中平常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物品作为描写的材料,以此让你产生心理共鸣。他善于对环境进行细致的描写,文笔细腻,渲染出宁静致远、没有世俗喧嚣的气氛,给人很强烈的画面感,像无声的影片,发人深思。正如在《夏至未至》中他对上海的描写。他是一个细腻的写手,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他细腻新鲜的笔法下展露无遗。他联想能力很强,因此他的比喻都非常精辟生动、特别而唯美。没有人能否认郭敬明在遣词造句上的极高造诣,诸如其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好字、好句、华丽辞藻、唯美比喻。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没有广博的见闻,没有扎实的功底,他如何写得出这样的作品?

著名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在这个识字已经比较普及的时代,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和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我读过杨振宁先生的文章,还读过李政道先生的文章。读了以后很惊讶——他们怎么写得那么好!他们的散文如果和作家一样好,作家也已经很惭愧了,因为他们还有那么显著的物理学的成绩,作家没有,可是他们的散文比我们很多作家还要好,这说明什么呢?——他们实际上比较早地就获得了一种和世界、和他人、和生命的对话与沟通的方式。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这份本领都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是对自己内在灵魂的挖掘方式、表述方式。作文是和世界对话、和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是灵魂的表述方式,也是灵魂的挖掘方式;作文更可能使其中一部分人成为一个比较有意识的思考者和观察者。作文是超越具体专业选择的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大小,认识水平高低。中学生作文能力能否优化,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以及从属能力等作文结构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容载总量。这些能力结构因素统筹兼顾,同时培养和训练,作文能力的后劲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标才可达到。

目前,中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这方面所下的功夫是远不够的。我们的教师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将他们所懂的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对这些并没有太大兴趣,学生是在胁迫中去学习提高写作水平的,这其实是对学生创作激情的一种限制和伤害。随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改革与发展,作文教学首当其冲,要让学生走出去,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让写作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

【延伸阅读】

新概念作文大赛

一代人的文学梦

上世纪90年代,中学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面临巨大危机。传统的应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作文变成了机械的八股文。1998年,为了突破应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对文学的禁锢,探索一条语文教学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道路,赵长天主持的《萌芽》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所著名高校举办了影响巨大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新概念作文大赛强调文学创作的人文性、审美性和灵活性,主张抛弃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束缚,这无疑给许多所谓“学习不好”的偏才、怪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这些爱好文学的青年因为新概念作文聚在一起,在交往中传递着各自的文学感受,使得文学热潮开始在80后中出现。许多人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爱上了爬格子,并将此作为了终身事业。通过大赛,韩寒、郭敬明、饶雪漫、张悦然、徐鹏等一批青年作家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国内文坛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新概念作文颠覆了应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作文理念,给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带来了强烈的观念冲击。这种观念的冲击力,也成就了它的社会影响力。时隔15年后,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这种影响力。新概念作文从颠覆应试作文理念这个原点开始,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一场观念的冲击波。

新概念作文大赛影响的绝对不只是几个一等奖得主。其释放了一代小青年的才情和想象力,给他们提供了强大的自信支撑,让他们获得了应试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体系之外的价值认同。

新概念作文用自由表达和真实表达的理念,重申了写作本意,也参与了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塑。其影响的不仅仅是韩寒、郭敬明等个别作家,而是在一代人的青春期和人格养成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写作的坐标与价值肯定体系。(末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