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凝聚力的大小、强弱关系到班级的荣辱、兴衰。凝聚力越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执行力度也越强。因此,增强班级凝聚力成了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和目标实现的需要,成为了班级生存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一、影响农村初中班级凝聚力的因素

1.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影响班级凝聚力的主导因素。班集体中学生个性的差异,导致了班风的不同。班级风气的不同,使得各班的凝聚力有了差异。学生个性差异是班级凝聚力建设的主导因素,所以班主任需要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制度来规范、活动来引导、荣誉来激励,以形成较强的班级凝聚力。

2.班级文化氛围是影响班级凝聚力的潜在因素。班级文化主要表现在班级规章制度、学习园地、教室环境、班风、班训、班标等方面。优秀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陶冶性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

3.班级“核心”人物是影响班级凝聚力的风向因素。班主任、班干部或学科骨干都是班级的核心人物。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气质、爱好都会影响班级凝聚力,民主的、朋友型的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催生剂,放任的、陌路型的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腐蚀剂,专横的、独尊型的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退化剂。班干部或学科骨干可以把班级成员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一种民主、和谐、拼搏、竞争的良好氛围。

4.社会、家庭是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制约因素。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发展也较为滞后,家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水平较低,导致“问题”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学生、孤儿等不断增多。他们因缺少 “爱”,或“孤傲”,或“自卑”,有时会成为班级另类的“核心”人物,影响班级的团结。

二 、增强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1.挖掘潜在的育人环境来激发凝聚力。整洁的班级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条不紊的思维习惯。良好的班风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同学关系不仅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康思想和良好品德的培养。班主任应善于挖掘这些潜在的育人因素,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2.用爱心来培育凝聚力。爱心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前提和最根本的因素。一个教师、一个班主任有了对学生的爱,让学生沐浴在春风里,对学生施加的思想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爱让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伟大起来”,也使教师变得更加真实起来。班主任成为了班级情感上的“主帅”和精神上的“支柱”,赢得了学生的心,就赢得了班级管理上的主动权。

3.用学生干部来构筑凝聚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培养班级骨干、核心力量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必不可少的手段。首先,班主任要多参与班级活动,掌握班级动态,发现班级管理人才,组建班级管理“内阁”;其次,要让班级“内阁”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并在工作的要求和方法上给予指导,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由班委会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第三,转变管理模式,由“自上而下”的约束型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创造型,这样班级的凝聚力就得到了构筑、加强。

4.用班级共同的目标来指引凝聚力。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坏,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两者的差异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所以班主任就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最终形成班级共同目标来指引凝聚力。

5.用各项活动来增强凝聚力。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学科竞赛、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手抄报、科技制作、剪纸绘画、“校园好声音”歌咏比赛等。这些活动关系到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涉及到学生自尊心的确立、自信心的提高及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果班主任重视学生团体活动,做学生有力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就会更加热爱老师,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

6.用班主任来协调凝聚力。班主任在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是组织者和协调者,不但要调动发挥本班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协调、统一班级力量,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