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才能写出好文章。一、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的字少,词汇量自然也少,看问题简单,视野狭窄,只熟悉学校和家里常见的事,因此作文内容不丰富,主要是描述清楚某个事物或某件事,用已有的字词表达清楚事物的形状、颜色或事件的前后经过。等到高年级时,他们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就可以更恰当地表达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能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会动之以情,这时的作文不仅内容丰富,除了描写、叙述,还会议论和抒情。可见,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反过来,经常写作会使一个人,思想活跃,促进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

二、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为至理名言。但就小学而言,读书是有阶段性的,要想博览群书,首要的任务是识字。识字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的开始,写作文当然也不例外。认识了足够的字,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就可以阅读通俗易懂的少儿读物了。

阅读是获得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一个正在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能给他们提供写作的兴趣和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看到别人把生活中的事描写得那样感人,作品以及它的作者就在小学生的心中不知不觉地树立了榜样。阅读还能给小学生提供作文的观点和材料,有许多事情他们没有亲身经历,但阅读别人的作品就可以通过了解别人的作品完善自己的观点。阅读还可以给小学生提供范例和借鉴,通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是写作的“老师”。

三、 通过“听”去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

对小学生而言,要学习写作文,首先要从学习语言开始,“听”就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普通的感觉——听觉,往往会被我们忽视,其实“听”有许多的层次和要求。普通的“听”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是能听明白别人的话,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是较低层次的“听”,即只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句子一长,说法稍有变化,内容稍微复杂,就听不懂了。例如,有一次,我布置作业,要求同学们星期日到公园参观花展并写观察日记。听懂的同学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先参观花展,回来后写日记。而有的同学听的能力较差,只记住参观花展而忘了写日记;还有些同学只是随便写了一篇别的日记。由此看来,听也有能力高低的问题,这种能力的高低不仅与年龄有关,还与理解记忆连在一起,这样,“听”的过程就会复杂了,也就是深层次的“听”。这种“听”不是单纯用耳朵去听,而且要伴随着审美去听,用心去听。比如,树林里传出了歌声,有的同学会说:“树林里传来了歌声。”有的同学说:“树林里传来了优美的歌声。”看来,听的细致程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复杂的“听”的过程是心灵感受的过程,不仅会影响普通的生活,还会直接影响作文,只有带着情感去听,带着联想去听,写出的文章才能富于变化,多姿多彩。

四、学会观察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

小学生学习写作文,也应当以生活为基础。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底子薄,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积累素材,一遇到命题作文,必然是心如四野,笔下空空,只好眨着眼睛望天花板。如果老师再催得紧,只好胡乱编造或空喊几句,应付了事,这样的作文,徒劳而无提高。这种闭门造车、为文造情、编造故事的作文,毫无意义。有些老师主张小学生写观察日记,这倒是训练能力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的人和事,只要我们多留心就会发现并掌握很多有用的写作素材和题材。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鼓励他们多积累、多读、多听、多说、多写,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这样,就能提高写作水平,写出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