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写出鲜活的文字,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应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周围的事物,形成对生活的认识,待到这种认识进展到某一阶段,便成为对生活的积蓄;当胸中的积蓄到达一定程度,再把它们变成优美的文字,便是一篇好文章。 基于以上的观点,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做到:一、深入生活,丰富作文源泉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锐的心灵。只有深切地感受生活,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不只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确立主题,如何选材,还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让学生通过多观察,增长见识,积累材料。比如“母亲节”快到了,我要求孩子们了解妈妈的工作,并自己动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礼物必须是妈妈需要的,妈妈最喜欢的,但不许问妈妈,自己想办法。还要给妈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祝福。这个活动布置下去后,孩子们开始悄悄地行动。他们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礼物。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召开家长会,妈妈们不约而同地说道:“我那小家伙真懂事了呢!”“他祝我节日快乐!”“他送了我礼物!”“他给我写信叫我不要烦恼!”“他会关心人了!”…… 这次活动,使孩子们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他们不仅仅是写出了发自内心的文字,更懂得了回报母亲的爱。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看一看家用电器的购置情况,统计“全班各类家电有多少”;让家长配合,带孩子数数新盖的高楼、超市、餐馆;让学生出去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教师用自己的手给孩子们打开生活这部精彩纷呈的书,让他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心灵去感知周围的世界。从而产生生动、真切的感受,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有感而发。

二、培养表达兴趣,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感知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这时,教师就要诱导学生把所思所想写出来,形成文章。我的具体做法是:

1.鼓励人人争当小记者,小作家。在班内组织“奇葩文学社”、“星星记者团”,鼓励人人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朗读给全班同学听,集体评议出优秀作品,编辑成小报在班级内张贴、传阅。比如:学校有什么好人好事,让我们的小记者去采访,写成报道,把文章投给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或把作品发表在班内的小报上。

2.鼓励人人当“编导”,当“演员”。课本剧的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感情表达得到锻炼。如学完《陶罐和铁罐》后,我指导学生分组编写课本剧,要表现出陶罐的谦虚谨慎,铁罐的傲慢无礼。孩子们自编剧本、自编动作、自制道具,分组上台表演,气氛非常热烈。这种活动,既练习了写作,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自编自演童话剧,把班上的好人好事也编成小剧本。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3.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野。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这里有田野、果园、河流……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周有两节课,我带领孩子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我们每出去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的内容有:春天的苏醒、秋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鸟儿等等。我指导学生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去思考,孩子们写出了很多优美的诗歌和有趣的小故事。

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周围的事物,用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灵感在孩子的心里活了起来。他们不只是看,而是用所有的感官去感知:美丽的日出、春天的原野、夏天清脆的鸟鸣、柔和的风。这些体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永远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三、范文引路,教给作文方法

小学生的作文,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通过一篇篇精美范文的学习,可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开拓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遵循现行教材的读写结合原则,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1.学会观察描述。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才能写出条理清晰、细致入微的习作。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范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在习作中练习运用。如教学《长城》一课,我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述方法,再引导学生自读《观星》、《桥》加深理解。最后以《家乡的美景》为主题练习写作,让学生自由选题,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2.学会谋篇布局。谋篇布局是写作的重要技能,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裁剪手中的材料,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教给学生写景、记事及说明文的选材方法,并能在习作中熟练运用。我的做法是在教学中结合范文,进行写法指导。譬如:我结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春、夏、秋、冬四季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前后呼应、层次清楚等写作特点。结合《争吵》一课的学习,掌握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写完整的记事作文方法。结合《太阳》一课,学习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每学一课,进行相应的小练笔。课外指导学生阅读《喜欢音乐的植物》、《海滨小城》等文章,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和自己所生活的村庄,以《我们的校园》、《我的家乡》为题,练习写作。

3.学会遣词造句。精美的语言,凝练的文字,使人流连忘返,百读不厌。教师应指导学生欣赏精读文章语言的优美,在习作中练习推敲词句,以便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如教学《猫》一课时,学生只体会到满月小猫的可爱,而对第一部分猫的性格古怪所表达的感情怎样,则大惑不解,这时,教师就要抓住一些关键字词,“反其意而用之”。如:“它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把“睡大觉”改成“睡懒觉”好不好?“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改成“涂上几个小黑团”行吗?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品味,就不难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和用词的精准、凝练。我还指导学生欣赏《黄河魂》、《山雨》、《西湖的绿》等语言优美的散文名篇,让他们感受文学艺术的瑰丽多姿。课后要求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让他们自由选题,自由创作,学生的写作热情非常高。

四、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丰富精神世界

书,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经验的积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生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绝不是指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地学好功课,而是让他们体会读书和思考的乐趣,体会思想的美,享受文化财富,使自己变得更高尚。

我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大量阅读书籍,我利用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组织学生朗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我指导学生不仅读文艺作品,还读科普文学。通过这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表现能力。

从生活入手,使语文学习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不仅用理智,而且用情感去感知世界,用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受,让他们深刻体验写作的乐趣。我认为这就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