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让略读教学变成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需要正确给略读课定位,并付诸教学实践。一、学习理论,遵循课标,准确定位

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只需引导点拨。精读与略读关系密切,前者准备方法,后者重在应用,各有侧重。因此不可将略读课上成精读课,略读课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打好阅读基础,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阅读,能从读物中捕捉有用信息,把握其大意,有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有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方法以默读、浏览、圈点、批注为主,可伴有朗读或齐读,需要时可小组讨论。

二、设计程序,明确关注,规范行为

小学5年级至6年级学段,每册书有12篇略读课文。如此大的阅读量,要使略读课的教学不流于形式,就应该教有思路。因此,需要设计略读课的基本教学程序。略读课基本教学流程:目标导引,疏通文义→问题探究,解决难点→学生质疑,辨词析句→评价反馈,检验效果。如果说“教学定位”解决的是观念上的问题,而“教学流程”就涉及到对行为的规范。学生参与略读活动,强调教师作好三个关注:关注学生认知基础的把握,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其旨归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参与教学活动,让略读课返璞归真,成为学生快乐阅读、训练能力的平台。做好了上述工作,略读课的教学,不仅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而且有章可循、有规可遵。

三、实践探索,灵活运用,突出效果

1.目标导引,疏通文义。

以《香玉剧社号》为例(语文社S版,下同)。

设计两个学习目标:⑴默读课文,用“~”标出常香玉从决定捐献飞机到实现愿望的前后时间,思考有多长时间?⑵浏览课文,用“—”画出常香玉为捐献飞机做的六件事的主要词语。学生按学习目标的提示和要求,完成上述活动。

2.问题探究,解决难点。

出示两个问题,引导探究:⑴第9段写常香玉拍卖华侨所捐金表,为什么详写“买了又捐,捐了又买“的细节?⑵课文写到第10段也可以结束全文,又写了第11段,目的是什么?

3.学生质疑,辨词析句。

本课词语丰富,如:百废待兴、悲愤难眠、丧心病狂、募集、义演等。课前提出要求:带着字(词)典进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这一环节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重点词语,逐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字(词)典,深入理解的习惯。

有些课文,学生的质疑需教师加以引导启发,方能达到辨词析句、理解内容的目的。如《望大陆》,学生质疑:⑴“国有殇”的“殇”如何理解?⑵诗中用了四个“兮”,为何不用“啊”?前一问题,学生能提出,后一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诗歌为了抒情,常用语气助词“啊”,本诗用了什么语气助词?

四、对略读课教学的反思和感悟

1.运用教学流程注重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教学流程为教师授课规定了基本思路,但不同课文的教学又显示了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1)教学流程的原则性与运用的灵活性。(2)教学流程的简约性与教师创造的丰富性。

2.略读方法的选择应服从学习目的。

略读课的学习目的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阅读。因此,在实践中注意作好两个“慎用”和“多用”。(1)慎用朗读,多用默读、浏览,作到边读边想。(2)慎用讨论,多用自读、圈点、批注,作到自解自悟。

3.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检验。

阅读的最终目的在于将阅读的认识表达出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就意味着阅读没有完成。因此,“评价反馈,检验效果”的落实,就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出发,针对学情,精心设计好评价反馈内容,以达到检验阅读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