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是品德课程的灵魂和支点。那么,如何实现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呢?构建活化品德课堂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要从学生的“真生活”入手,要归“真”。

一、真情

所谓真情,即要让学生在执教者的引导点拨之下,经历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下面就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游戏快乐多》亲子游戏中的试教课和比赛课为例谈谈。两次环节目标相近,但效果却有很大差异,原因何在呢?

试教课中学生学得比较空洞,仅仅几张亲子照片不能使孩子入情入境,学生道德情感体验也只能浮光掠影,学生的回答也是泛泛而谈。比赛课中,教者以自己和孩子玩游戏的图片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户外亲子游戏为引子,调动孩子记忆深处的生活体验,接着教师安排同学拿出亲子游戏的照片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快乐。看着一张张生动真切的照片,所有学生内心温暖的情愫被调动起来了。亲情洋溢在孩子的脸上,流淌在课堂里。生活是道德的源泉,这样的课堂由表及里,课内激活课外,深入孩子的“真生活”,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中的“亲情培养”、“感恩父母”、“愉快积极”、“参与合作意识”等都在课堂上得以实现。这样的课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表现真性情,是真正的活化课堂,也是灵性的课堂。

同时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还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了解孩子的游戏,创设恰当的情境,选择最能触动孩子心灵的教学方式,带孩子走进务实求真的活动中去体验、领悟,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真理

所谓真理,即学生形成的新的道德认知,它产生于道德冲突之时。孩子在品德活动体验中经常会遇到两难境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存在差异,或交往过程中而产生矛盾,学生在难以抉择的不平衡时寻找到的新的平衡点,学生经历道德冲突时找到的新的拔节点,这就是认知真理。

怎样帮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找到道德拔节点?形成新的道德真理呢?以《游戏快乐多》掰手腕游戏试教课与比赛课对比探究。第一,捕捉课堂生成时的有效资源,积极应对。教师在难以判定的情况下及时把握冲突,再次体验,同样的比赛,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次再体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反思自我,解决问题,自我约束和同学监督共存,自我发展和同伴进步同行。规则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发,学生在道德台阶上前进了一小步。第二,比赛课案例预设更充分,为形成道德真理提供了可能。比赛课中调整了掰手腕的规则,针对性更强,比赛过程中总会出现守规或违规两种可能,矛盾冲突突显时也是考验道德提升拔节之时,有助于形成良好品质。第三,巧用对话,引导反思:“两次比赛,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怎样才能玩得更开心呢?”小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亲历其中,直面矛盾,在生与生情感碰撞中思考,在生与生比赛较量中发展,有利于培养“守规则”、“会合作”等道德能力,建构新的真理。

三、真实

所谓真实,是不上虚假的课,说真实的话,吐露真情实感,还指关注品德课堂中的道德“弱势群体”这一真实的存在,尽可能引领所有孩子“过上更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生活”。这些孩子的表现也是品德课堂重要的“生成资源”,巧妙利用,加以引导,他们的参与转变也是品德课堂高效的表现。一位执教者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我不胆小》一课时,展现了动态的真实的课堂,有效地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孩子,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生活德育”的追求是充分挖掘品德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课教学中教者并不一味地追求教学效果,让勇敢者更勇敢而忽视个别弱势学生,而是灵活充分地利用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不敢参与闯关的学生这一“生成资源”,巧妙设计闯关游戏,看似竞赛,实则给孩子一个体验成功地阶梯,拾级而上,小朋友乐于接受,不吃力,为胆小的孩子走向更好的“可能生活”提供了机遇,这种体验是恰到好处的手段,让胆小的同学变得勇敢一点,让不敢尝试者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另外,执教者的情境创设独具匠心,闯关内容看似无心插柳,实则有意设计,“背诵学过的古诗”、“大声背诵古诗”两点预设充分考虑到胆小的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最后以听课老师的口告诉大家“害怕”并不可怕,就连大人小时候也有害怕的时候。品德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达到了“无痕”的效果,真实有效,教学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