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发现在“写作”一栏鲜明地注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要求。“文体不限”,除了指适应教学需要的基础训练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外,还应指诗歌外的散文、小小说等文学体裁。这既为多数学生着想,也为少数有才情的学生施展文学才华开辟了“绿色通道”。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引导学生加强基础训练文体的练习,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文学体的写作来助推基础训练文体的练习。从而,为学生从容应对“文体不限”的要求注入新的活力一、重视加强对基础训练文体的有序训练

从教学的层面来看,基础训练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把握这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是初中生写作的基础。这三种文体又具有各自内在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强调有序训练,即建立由较低结构向较高结构转化的开放系统。以记叙文为例,首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记叙文体的基本特征,即记叙文体的材料应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性特点,同时,文章的思想往往是寓于情节之中,蕴于景物之内。其次,要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把握记叙文体的基本结构形式,即线式纵向结构和环式横向结构。如,江苏省南通市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对此,采用何种结构形式为宜呢?我们只要对题目略作分析,就可以寻求到文章运行的思路。从题目的结构来看,动宾短语“有一种声音”作主语,介宾短语“在记忆深处”作补语,用来补充说明其结果。从题目的关键词来看,前者是“声音”,后者是“深”。然后,作出拓展性思维,这是一种什么声音呢?或是长辈反复嘱咐的声音,或是同学生日聚会上快乐的歌声,或是大自然美妙的鸟鸣声,或是突如其来的汽车尖叫声……何以长期留在记忆深处?因为这里涉及到亲情友情,涉及到环境保护,涉及到其他社会热点……而这些正是文章写作的中心。据此,应该选择“线式纵向结构”谋篇布局,即以事件的有始到终、由因及果(由果索因)的发展轨迹组织成文。第三,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素材,学习一点记叙文体的谋篇技法,或取剖析法,截取生活事件最能表现主题的部分进行“构图”;或取剪裁法,即根据中心需要,从整个事件的“线段”上剪下最需要的一截,仍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例,可以运用裁剪法在“线段”上进行超越时空的精巧设计,以凸显文章的主题;或取铺垫法,想把人物写得真实可信,把事件写得合情合理。可以通过铺垫的方法有呼有应、有因有果地安排结构,“垫”的是原因和条件,“铺”的是结果,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各类文体写作的内部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要求,提出某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并进行行之有效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拾级而上,达到理想的境界。

二、重视对写作的指点

在文学体写作中,首推散文的写作对中学生的帮助最直接,影响最深远。因为散文以精巧的构思、新颖的立意、精炼的语言见长。这与基础训练文体的写作要求具有某些相通之处。所不同的是,散文讲究意境。散文对语言的要求也很高,既要流畅,又注重华美,或雄浑恢宏,或纤细娟秀,或清新淳朴,或典雅瑰丽,或奇峻峭拔,或俊逸潇洒……散文力求精巧的构思,注重新颖的立意,讲究精炼的语言,因而,通过散文写作的练习,进而可以培养学生构思立意的创新作文能力,退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能力。可见,重视对学生散文写作的指点,有助于学生应对中考“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写作要求。这一方面,笔者作了如下尝试:1.散文阅读。整合适宜中学生阅读的散文名作,引导学生从散文的“形散神聚”方面自主阅读,读出自己的感悟。2.散文鉴赏。精选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作精细阅读,为散文仿作准备条件。3.散文仿作。要求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写出深刻的思想,注重形散神聚,追求精巧构思。4.成果展示。不定期地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在班上展示,并附上教师点评,开启学生新思维。这样,经过几个回合的打磨,学生对散文的写作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胸有成竹。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从基础出发,重视基础训练文体的巩固练习,又要立足高起点,注意对学生进行文学体写作的指点。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