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缺乏个性化,人云亦云,假话、套话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农村部分地区学前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先天不足”,学生语言潜能没有得到及时开发;二是由于部分学生家长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不加选择地为孩子引进名目繁多的“作文指导”,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现象。因此,重视对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积极引导,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作文中“语言干瘪”的问题。一、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吸取个性化语言表达的营养

教学中,我们既要从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又要从写作的角度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选材立意”、“语言特色”进行体验与感悟。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取文本中个性化语言表达的营养。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变色龙》。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而且要让学生明确作者是“如何写的”。笔者引导学生从变色龙的外形特点中,领会语言表达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又引导学生从变色龙的变化特点中,明确语言表达的有序性与层次感。并且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促写,加强语言实践。如,班上一位学生这样描写猫的特征:“我喜欢我家的小花猫,不仅因为它有一身白色的绒毛,更是因为它那雪白的脑门上镶嵌着几道棕色的条纹,乍一看,俨然一个隶体的‘王’字……”寥寥数语,却突出了这只猫的特征。可见,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吸取个性化语言表达的营养,可以起到融读于写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从观察中获取个性化语言表达的材料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在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时,要帮助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既要学会全面观察,又要学会重点观察;既要学会在比较中观察,又要学会在观察中体验;既要学会定点观察,又要学会移步换景观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通过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获得更多的语言表达的材料。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正是采用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描叙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金蝉脱壳的形态与色泽的变化,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感受金蝉脱壳的动态美。其后,配合本册教材“习作2”,引导学生从观察与表达的角度,说说作者笔下的鸽子何以写得栩栩如生。经过从读到写的转化,学生对于如何观察产生了新的认识:(1)观察要有序观察。如观察动物,可以先观察它的外形,再观察它的动作。(2)观察要抓住特点观察。如观察鸽子,“乳白色的尖嘴,墨绿色的脖子,深紫色的胸脯,黑色的身子,白色的翅膀和尾巴”,这些就是“帅鸽”的外形特点;“它张开翅膀,一眨眼的工夫便飞上了蓝天”,“时而低,时而高,时而快,时而慢”,这就是“帅鸽”动作敏捷的特点。(3)观察要与体验联系在一起。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1”,有位学生写班主任关心自己的一件事,写得十分细腻、感人。这里,除了细致的观察外,还与作者的内心体验有关。正因为作者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内心感受,所以写作中的语言表达极具个性特点,又富有情感色彩。

三、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开拓个性化语言表达的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和认知积累,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空间。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我的梦》时,引导学生激活记忆,放飞梦想,将童年时那些甜美的梦与如今对未来的梦想连起来,将生活中的图像与创造性的想象结合起来,从而,去发现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寻找一条通往成功的正确路径。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梦想是一粒种子,只有艰辛的汗水才能将它浇灌成绚烂的成功之花。”这里,小作者借助想象,将“梦想”比喻为“种子”,传达出“汗水浇开成功之花”的信息,语言表达既形象又深刻。

综上所述,重视对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引导,既要从阅读中吸取营养,又要从观察中获取信息,还要在想象中拓展空间。只有如此,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才会亮丽而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