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摒弃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可是语文作业还是千篇一律:重复、繁多、机械,学生厌倦,甚至抵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进行作业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使学生的语文作业丰富起来,使学生不再把做语文作业当成一种负担,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与大家共同探讨:

1.常规的基础型作业。

以往的抄抄写写,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做这种作业只为完成任务,因此这种作业成了机械式的劳动,劳而无功,还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师在批改这些作业时也发现不了学生存在的问题。于是我用填空、选择、找错别字、仿写等考试常见的基础题型代替了机械式的抄写作业,这不仅避免了学生应付差事,实现了作业的检查知识、巩固知识的功能,还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提高作业的反馈作用。

2.剪贴型作业。

这种作业有两类:一类是拓展知识的,如剪录美文、知识卡片等,这类作业设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常读常积累的能力;另一类是剪贴新闻报道,这种作业主要是针对一些文体所做的设计,如在学习新闻这种文体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新闻的结构,找准导语,学会概括新闻,我设计了一个作业:剪贴一则新闻,用不同的色笔勾画出新闻的结构。学生初次做这种作业,兴趣盎然,完成效率高。而这个作业,随机性很大,学生可以选择有感触的新闻写出自己的理解。这类作业操作性很强,学生兴趣浓厚。

3.实践型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性作业来自学生的生活,来自社会,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关注社会发展。同时,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人生体验,并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如在讲《专题——汉字》时,我让学生在小区中找寻错别字,经过学生实地调查,找出来的错别字还真不少,当他们将错别字一个个罗列于黑板上时,我看到的是专注的神情和成功的喜悦。而这样的错别字在学生的作业中也渐渐消失。

4.多媒体作业

时下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的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可是如果只是教师做课件,演示课件,学生也就只能当看客,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让学生参与进来,那么学生对所学内容会记忆犹新,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蓝蓝的威尼斯》和《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当一回导游的学习要求,给学生布置了多媒体作业,并要求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畅游威尼斯或西双版纳,感受异域风光。作业一经布置,学生就热情高涨,所做的课件各有特点。看着学生争相展示课件,不能不说这是作业改革的成功。而实践证明,多媒体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5.合作型作业。

传统的作业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但新形势下,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不光课堂上有合作学习,课下也应有合作型作业。完成这种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明确分工,合作完成,这样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讲《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作业:①搜集并整合贝聿铭的资料,写《贝聿铭小传》;②结合课文及课外资料,以新闻记者的身份采访贝聿铭(两名学生分别扮演人物),访谈内容为贝聿铭的成就;③结合课文及课外资料,以新闻记者的身份采访贝聿铭,访谈内容为贝聿铭的中国情结;④采访文章作者,访谈内容是文章的行文构思。这一作业结合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的学习要求,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看着他们在课堂上有板有眼又有深度的访谈对话,我深受感动。事实证明,学生需要在合作中互通有无,互相促进,而合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业设计灵活多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让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殿堂,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