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谁是校园女神?”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一张校园活动横幅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关注,活动方表示将评选出“校园女神”,并发放5000元作为奖学金。活动一经宣传,便引发了不少质疑。昨日,活动承办方北师大珠海分校化妆协会回应,表示“女神奖学金”为商家所安排,协会也并不完全赞同该做法。(11月20日《南方都市报》)

跟女神谈学术理想是一件残酷的事

□马 静

这不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化妆品推介会。在这个推介会上,进行了现场化妆的比赛。在这样一场普通无比的商业活动中,给参加比赛的大学生、组织活动的大学社团以及赞助商谈“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伴”的校训,无异于对牛弹琴。如果说,学术在“雅”的维度上,那么女大学生爱美和化妆反倒在人见人爱的“俗”的维度上。两者根本不搭界,我们也不应该批评什么。相反,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化妆品推介会上谈及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理想、人生报负,倒显得非常荒唐。
一者,这是一场商业活动,与学校无关。在社团多如牛毛的大学里,组织这次活动的不过是化妆品协会。这样的活动甚至连学生会的集体活动都算不上,更不能代表学校管理方的态度。这就好比:大学足球协会里拉来赞助,规定获得校冠军的队员获得奖金多少;书法协会拉来赞助,书法获奖者得到奖金多少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没有必要看到“女神奖学金”就开始联系到大学精神的沦丧。事实上,在我看来,我国绝大部分大学在奖学金的设立以及起到的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的效果上,都是做得不错的。
二者,这是一场“现场化妆容”的比赛,没必须和“品学兼优”等混在一起。在赵薇的电影《致青春》上映后,网上曾就大学与青春等话题展开过讨论。讨论的结果无非是,大学早已不再是唯成绩论英雄的地界了。在大学里,有的人认为谈一场恋爱就是成功,有的人认为拿到“国家奖学金”就是成功,有的人认为当学生干部并且如愿入党就是成功,有的人则认为自由自在就是成功……品学兼优的标准,只是大学辅导员的标准,难道我们希望当下的大学生都是个个拒绝美丽、勤奋异常的书呆子?

美女即经济——在市场经济之中,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市场上,我们甚至看到过有经济学家写的《美女经济学》一书。由此来看,这场在大学校园里举办的普通“选美比赛”,不过是化妆品生产厂家为营销而举办的“商业秀”。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这难道不应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吗?
没有女神的大学,不是一所完美的大学;一个女神遍地的大学,更不能算是好大学——那应该是艺术和影视学院。今年夏天,各大高校在网站上发起的“美女师姐在等你”、“女神在等你”等招生信息,正是对大学行政化的一种非主流挑战。在价值渐趋多元化的大学里,希望身边美女如云早已不是羞于启齿的梦想;大学亦应该是一个让村姑变校花的场所,每一位爱美的女大学生,都应该建立起对于女神或美女的着装标准。
至少我认为,在大学里跟女神谈学术、谈真理,是一件极残酷的事儿。

何以引起争议?

□武 洁

通常意义上的“奖学金”,顾名思义,当然是“学而优则奖”。既然如此,以“女神”冠名的“奖学金”,本身就显得跑题,至少是彻底颠覆了奖学金的原初内涵。
事实上,如今的大学奖学金也早已不再只是象牙塔内的自娱自乐,而是更多寻求与社会的接轨。至少大学奖学金的来源与出资方也不再只是单一的官方,校友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更是纷纷加入奖学金这一大家庭。于是,既然奖学金有了多元化的“金主”,究竟发给谁,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获奖学生,甚至具体的评奖条件,当然也就需要尊重这些“金主”们的意愿。例如,一些企业奖学金,不仅限制获奖学生必须是对口专业,设置的获奖条件往往也是与企业的经营创新需求相关,这类奖学金,应该说本身也具备了商业的属性。
于是,既然房地产商、高科技公司可以在大学设立奖学金,既扩大了自身影响力,顺带也能将大学生的智慧创新为我所用,商业类奖学金进驻大学,要说早已不是什么禁区。那么,由国内某化妆品网络零售商冠名赞助“女神奖学金”,要说也顺理成章。至于“女神”评选的条件,“奖学金”发放的对象,由“金主”说了算,也再正常不过。男生们惊异于“女神”并非自己选出,“女神”标准仅仅是综合参赛者的妆容气质与妆容而最终评定所遭遇的质疑,也就大可不必觉得意外。“女神奖学金”说白了不过是赞助商的一次商业策划罢了,至于选出的“女神”,也更多只是充当了化妆品零售商的一次临时代言人,对于这样一份以“女神”冠名的奖学金,自然也就大可不必过于当真和计较。
某种程度上,“女神奖学金”称之为奖金,其实更为贴切,换个名字也才不容易引发争议。不过,从商业策划来看,一字之差的“奖学金”,所引来的关注与眼球效应,却不可同日而语。只不过对于大学而言,奖学金的设置固然不必固步自封,也不必谈商业色变,但既然奖学金更多仍然需要强调的正面激励机制,其评选标准也需要经得起挑剔。那么,对于奖学金的设立,自然不能毫无门槛,更不能“有奶就是娘、给钱就设奖”。
基于此,“女神奖学金”作为一次商业策划,本不必小题大做,但为什么对何为“女神”引发了争议,大学奖学金设立的边界究竟在哪儿,多少有反思的必要。

应对“女神奖学金”说不

□张立美

毫无疑问,这种毫无知识含金量、与学习毫无关系的“女神奖学金”完全是商业炒作,是商家拿5000多元的“女神励志奖学金”当炒作和打广告的噱头,目的只是以此吸引公众眼球,别无其他目的。
实际上随着高校校园生活的丰富化,各类学生社团越来越多,一些经费困难的学生社团为了维持有效运转,不得不积极向商家寻找赞助费,所以高校校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带有明显商业化的学生活动。这本身是一种双赢模式,也是高校学生社 团发展的必由之路,商家提供的赞助费解决了学生社团的资金困难,商家又通过赞助形式打出了广告,获得收益,高校校园完全拒绝商业化活动,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但是,高校社团参与、协办商家组织的商业活动应当有一定的界限,不能因为商家提供赞助费就可以随意使用学生社团旗号举办赤裸裸的商业活动,甚至是带有负面影响的商业活动。商业活动应当光明正大地以商业名义开展,而不是以其他误导学生的名义开展。从这个角度说,作为传播真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校有必要对“女神奖学金”这类带有负面传播力的商业活动说不。学生社团也要有自尊心,不要带着“有奶便是娘”的思想去拉赞助,而管理学生社团活动的学校相关部门应当把好关,不要“一刀切”地放开,而且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要给予一定的保障。
当然,对于商家颁发的“女神奖学金”,公众也没有必要过度解读,上纲上线地批评,认为此举负面影响非常大,会误导大学生的认知。实际上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的认知能力,对于这类打着“女神奖学金”旗号的商业炒作应有着清醒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参加活动主要冲着人民币去的,顺便当成参加选秀活动的试验场而已,更何况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造成实际伤害,而且在很多大学生心中“女神”的定义就是美女。

博客选

“女神奖学金”能奖励出什么?奖励的是商家的推销噱头,赚的是眼球效应,用学生的脸蛋赚钱,并不能造就什么“女神”,而是带来骚扰,不过是为商家推销化妆品带来“神效应”。学校被利用,成了商家推销的平台,美女学生被当成推销的工具,最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赚个盆满钵满,学校还在帮着数钱。“女神奖学金”的奖励,刺激消费,只会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影响学生的学业,还造成学生追求畸形美而相互攀比,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这样的“女神奖学金”不要也罢。
——吴玲

学校以为漂亮女生获得“女神奖学金”赚了,实际上这深深刺痛了长得“不漂亮”的女生的心灵,从某种角度说也释放出对不漂亮女生的歧视;同时助长了漂亮女生高傲、轻狂、高消费,不利于学生好好学习。
——童克震

高校不是“世外桃源”,让商业行为进来本无可厚非,但是大学的风骨当存。完全被资本“牵着走”,丢掉大学固有的颜面尊严,无论你怎么“化妆”,也难以弥补“后天缺陷”。或许,“女神”很美更反衬出“校园”很丑。
——王旭东

为什么“校园女神”的“评选”,会由化妆协会举办,而如此慷慨的重奖,当然是为了源源不断的回报。也因此“校园女神”当然与“品学兼优”无关。于是所谓“校园女神”,只是商业噱头。这于当今商业社会,并不让人奇怪。只是由此折射出的商业化对于校园的侵染,却不免让人一声叹息。
——钱夙伟

“大学女神”看起来非常靓丽、别致,但动辄陷入那种脂粉气息中,大学成了商潮滚滚的商场,“大学女神”成了“迎宾小姐”,美女成了撬动功利的杠杆,这种俗气、媚俗,让所谓的“女神”影响力暗淡很多,也会让大学应有的肃穆氛围受到伤害,还是有点格格不入!
——耿银平

高校不该死气沉沉,但也不可浮躁骚动。高校毕竟是知识的殿堂,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如果高校的大门洞开,允许商家趾高气扬地进入搞宣传,搞营销,校园何来书香之气?学生何来清心寡欲?高校最好还是远离商家,远离铜臭,以良好的校风学风示人。

——钱桂林

没有知识的女神,那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总归是要露馅,要出丑的。炒作“女神奖学金”的噱头可以休矣。
——王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