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洪刚  冯虹

“最关键的时候,

你不能出现任何的闪失”

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注重育人。刘占良善于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他经常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情感动学生,化解学生遇到的思想难题。
1993届有个农村学生叫张涛(化名)。高考前夕,张涛家里与邻居之间发生了一些纠纷。邻居家孩子为了骚扰他,影响他高考正常发挥,在周末找人到学校把他叫到外面打了。张涛当时很冲动,既然对方把他欺负了,这个仇一定要报,高考则被抛之脑后了。同学们知道张涛被打的事后都很生气,人人都义愤填膺地要帮助张涛。
当时刘占良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开会并告诉学生:“那是人家的家庭纠纷,任何人不得参与。临近高考了,参与这种事对大家影响不好。对方都是社会上的人,很复杂。大家的心情我很理解,都是学校的学生,学校一定会管的。”刘占良又耐心说服、劝导张涛:“你要从自己的前途和长远利益来考虑。既然是家庭纠纷,就有讲道理的地方,可以找当地村委会、镇政府。作为学生,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读好书上好学,特别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你不能出现任何的闪失,如果在这时候发生什么事情,对你的影响可能都是终身的,你将来后悔都来不及。”劝导几天后,张涛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两家人最终在当地村委会的干预下平稳地处理了纠纷。最后张涛安心读书,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如今走上了税务系统的领导岗位。李晓兵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刘老师的正确引导,张涛和我们就会去找那些社会上的人,结果估计不会把人家咋样,反而是人家把我们伤了,伤害面更大一些。作为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来说,当时我们考虑不到那么多,只能意气用事罢了。”
2006年有个叫孙龙的学生考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专业,就读一年之后,他却出现了思想波动,学的专业是理科,想回来复读文科,来年再考。那一年孙龙回商洛度假,家长实在劝说不动,最后找到刘占良,让他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因为高中时孙龙特别崇拜刘占良,到大学还和刘占良保持着联系。于是刘占良受邀登门去做工作。一见面,孙龙就说自己喜欢文科,上理科不是自己的兴趣。通过和孙龙促膝彻谈,刘占良找到了孙龙执意回来复读的原因:原来,孙龙一进大学就作为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来又参与了学院院报的创办工作,他是主编,一周要开很多会,活动太多反而没时间投入在专业上,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下滑。经过分析,刘占良给孙龙说:“你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用在课外活动上,你的特长是发挥出来了。但你的主业仍是你的专业,活动只是提升你的个人素质的,你不能主次不分了。你的精力被课外活动分散了,在专业课上投入不足,成绩自然就不行,兴趣就不高了。”刘占良还给孙龙举例:“如果我们只知道华罗庚的诗倒会觉得华罗庚是一位大诗人。但在实际中,文理兼修的全才太少了,你就是其中一个。”通过耐心分析、鼓励,孙龙的思想渐渐转变过来,不再要求复读了。
2000年有个考到清华大学的学生叫拜福君,他给刘占良写信说:“老师,你每天给我说清华多厉害、多厉害的,但我觉得这里的老师没有你讲课讲得好……”刘占良给其回信:“你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思想,这说明你在大学还停留在高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清华的讲台谁能站?只有知识渊博的人才能站。清华的学生都是每个省五六十名内的学生,你要好好端正自己的思想,有时间好好去图书馆、实验室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一番书信往来后,拜福君端正了学习态度,安心上学了。

“数学课还能那样上,

太简单了”

刘占良提出“一年上路,两年适应,三年挑大梁”的培训目标,组织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青蓝”对子,促进新手尽快适应高中教学。他每学期都会安排时间去听课,及时发现并解决新教师成长中的新问题,帮助年轻教师迅速、健康地成长。
2008年刘占良给全校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数列的概念。课上完后,数学组老师牛燕妮就听身边的物理老师、语文老师、英语老师说:“哎呀,今天听了刘校长讲的数学课,数学不难么,数学咋这么简单,我们都能听懂!”对平常人来说,高中的数学很难,尤其是“数列”那一部分,可听了刘校长的课,包括其他组的老师都评价说,数学其实不难,很接近生活,容易接受。听到这种评价,牛燕妮心里暗下决心,以后要把课上得也像刘占良一样,数学要讲得让不教数学的同行都能听明白,那就成功了。
青年教师兀嫣对刚参加工作时刘占良给予的点拨印象深刻。2003年是兀嫣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在备课组的一节课上,有一个知识点是她每天都给学生强调的,可学生还是回答错误。当时她有些着急,虽然没有批评学生的想法,但说学生的语气还是有些生硬。下课后刘占良对她说,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它还是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的渗透过程。只有在你爱学生、学生也爱你,有一个适当的切合点时学生的成绩才会很好的。刘占良用自身经验告诫兀嫣,要把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当成一项事业来干,而不是当成一个谋生工具。兀嫣觉得收获很大,这件事情以后,她对教学上的细节做得越来越到位了。
数学老师贺林说,刘占良教学水平高,同时他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2003年学校要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买进了一批电脑并组织学习。当时电脑还不普及,由于贺林大学期间计算机学得比较好,尤其他还学到了专门制作数学课件的一个画板软件,使用起来很方便,在上课中对教学很有帮助。数学组长便让贺林把数学老师培训一下。当时刘占良没有一点计算机基础,却坚持参加培训,虚心学习,学了当时就做,遇到不会的给贺林打电话,或者亲自去问。刘占良不仅要他教会如何做,还要问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原理是什么。数学绘图用手画比较简单,但在当时大家都不会使用电脑的环境下用电脑来做,很有一些难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刘占良渐渐掌握了这个软件,在课堂上只要能用课件的他都会使用到。刘占良的学习精神让贺林很佩服:人家不用课件课都讲得那么好,还要放低身段来学习。

“他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是我们永远的标杆”

30多年来刘占良从来没有离开过讲台,即使担任副校长以后。刘占良告诉记者,他就喜欢做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有一种成就感。他以细致、扎实、敬业的工作作风影响着身边的一批批老师们。
陈高荣是刘占良原来的学生,2003年回到母校任教。他说,刘占良课讲得细,容易接受,通俗易懂,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还是回味无穷。最感人的是刘占良的教学态度,课堂上他对待每位学生都是不厌其烦,只要你有问题,他都能从各方面、各个角度去解释,以达到最佳效果。另外在批改作业上,如果你的作业有问题,他会给你详批而不是简批。这些自己到现在都做不到。当时每个班八九十位学生,每天他坚持批改作业,从不懈怠。在数学自习课上刘占良每节必到,解决学生的问题,无论是当天学的,还是以前学过的,他都能给你提出建议以及解决方法,能够使你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他把课堂辅导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安排,以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陈高荣上学期间刘占良的孩子还小,身体也不好,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家事耽误一节课、一节辅导,无论多么疲惫,上课时刘占良总是精力充沛。陈高荣说,刘占良是他们奋斗的目标,是他们永远的标杆。
不仅在教学上帮扶年轻教师成长,在教师生活上刘占良也无微不至地予以关怀。年轻老师张凡刚到学校工作不久,他在农场工作的父亲突然被马蜂蜇得不省人事。张凡急得一筹莫展:他不是商洛本地人,刚参加工作也没有积蓄。同事得知情况后给刘占良说了,刘占良连夜把自己的钱取出来给张凡,让他带父亲去青岛治病。刘占良的急人之所急让全年级的老师都很感动。
2011年牛燕妮和刘占良是一个数学组,文科12个班总共有六名数学老师。数学组有一个传统:考试结束后无论多晚,都要把当天的试卷改出来、成绩加出来,上传电脑,第二天把试卷发给学生。一天数学考完试都下午5点多了,大家匆忙去外面吃了个饭回来改试卷。刚到7点钟,刘占良接了个电话,说学校有事情就走了,只剩五个人干活了。当时大家一想学校事情忙完肯定很晚了,刘占良不会再来了。没想到10点多刘占良开完会又回来了,和大家一起继续改卷子。到11点多的时候,还有几沓卷子加分和上传成绩没有完。刘占良对唯一一名女教师牛燕妮说:“燕妮,都11点多了,你在外面住,回家不放心,你先走吧。”牛燕妮当时心头一热:刘校长开完会都十点多了,正常情况他都可以不来。来了卷子改到11点还没完,他反而让下面的同事先走,自己继续加班。牛燕妮要求留下来再改一会儿,刘占良又说:“这几份你就不加了,我来加。你在外面住,我在校内住,相对方便些。”实在拗不过刘占良,她就先走了。那天晚上剩下的老师加完班都12点多了。
刘占良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在2009年的高考分析会上,虽然当年学校整体考得很不错,很多指标都已达到,但他觉得还有许多不够完美的地方。刘占良在全校教师总结会上泪流满面地表示,他感到由于山区生源流失,高中三年老师付出的太多,而尖子班中上名校的太少,没达到预期目标。生物组王秀芳说,当时的一幕始终留在老师们的脑海中,在他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每位老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他为榜样,不断进步。
王秀芳说,作为一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今年高三刘占良还带两个班的数学课,他的课时是一个教师满课时、超课时的工作量。每天有改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学校那么多的事还等着他去处理,一名普通老师上完自己的课可能会觉得工作很辛苦,但与他一比,觉得自己那点辛苦真是微不足道。不论是检测还是模拟,刘占良都要求统一阅卷,一人一道题流水作业,每次他都亲自参与从不耽误,他和每位老师是同等工作量的,他的任务都能按时完成,从不因为行政管理而对教学顾此失彼。
和刘占良一同参加工作的特级教师房修身对刘占良了解颇多。他说,细致和扎实是商洛中学所有老师对刘占良的共同评价。以教案为例,按说三十年的老教师可以用以前的教案,但他写的教案跟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模一样,非常细致、认真,字也写得整整齐齐的,很漂亮,包括每个教学的环节、数学的例题、布置的作业、课后的反思都在教案中体现出来。每一次考试以后,他对待学生的成绩和其他人也不一样,一般老师只是分析学生成绩的好中差、平均分等,局限在学校要求的方面。而他每次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具体到一道题有多少学生做对了,多少学生做错了,做错的学生有哪些,错在什么地方。每一次考完试,他都要密密麻麻地写好几张总结。这种细致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他做得细,无形中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商洛中学田晓玲老师的一段话,诠释了老师和学生们对刘占良的喜爱:

作为教师,刘占良让你觉得他职业才能突出,但又不是那种才华横溢型的,没有让你在他面前自卑的压力;作为领导,刘占良让你感觉威信很高,但又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你觉得他讲话是那种实践理论化,理论实践化之后的一种深入浅出,往往令人心悦诚服。最佩服刘占良的就是他一个人怎么能做那么多事、精力怎么能那么充沛,对学生的爱怎么能那么长久。这好像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自然而然地就那么做了。你不会担心他会做得怎样,你只会心疼他那么认真会不会把他累坏。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刘占良是一个修师德、强师能、博师学的典型,他是一个有思想,有境界的人,是我们的楷模。他是一个把平凡做到极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