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和内容,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我们应根据具体要求,抓住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应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演示实验的美妙绝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物理概念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需通过一些典型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如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鸡蛋置于较蛋稍小的玻璃瓶上,鸡蛋静止在瓶口上不动,接着拿去鸡蛋将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使瓶中空气稀薄,再将鸡蛋置于瓶口,可观察鸡蛋慢慢地被“吞入”,最后落入瓶中。面对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激发他们探索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合适的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利用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能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将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们议论纷纷。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出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地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

三、通过实验,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

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习物理知识应该结合实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增加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从而获得成功。如:在讲授“浮力”一节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下部的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例如,在教学“焦耳定律”一节时,在学生认识到电流在通过导体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后,教师不急于按照文本内容立即演示,而是把实验结论交给学生,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能会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围绕着电流强度有关的量,提出电流、电压、电阻、通电时间等,教师再帮助学生从中提取出相互独立的有关量后再提问:这几个物理量与电热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让学生猜想、讨论,在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后,再演示验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和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和加深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