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手段就是课堂提问。师生在教学中互动问答,能使学生的积极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有利于教师及时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随心所“问”的现象极其普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三个“低效提问”,力求探寻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契合教学氛围,幽默地问

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轻松的课堂气氛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巧妙的教学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最大限度地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激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课,虽然教师反复强调,如果被除数比不过除数的时候,商的位置上面就不够上“1”,这时千万记住上“0”。可是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始终记不住。如果教师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说不定就能改变这种现状。师:同学们,假如我们走路的时候,前面遇到了一个大坑该怎么办呢?生:把坑填平就可以过去了呀。师:嗯,我们想办法把这个坑填平!嘿!大家看,我找到了一个可以用来填坑的鹅卵石(即0),怎么样?生得到启发咧嘴一笑:商上0以后,这个路就平了,走路就不会摔跟头了!由于这种幽默生动的语言具有潜在的诱导能力,同时具有幽默感。因此,孩子们在“商中间上‘0’的问题”上留下了深刻印象,运用时就极少出错。

二、结合学情,灵活地问

有效灵活的数学课堂提问,是连接学生学习需要和认知目标之间的纽带,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在教学重点处,学生的思维往往受阻。此时,教师要灵活应对,利用辅助的或是铺垫的提问将问题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求,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在教学了“整数减带分数”之后,教师出示练习:4-(1+1/3)=?某学生仅将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3,另一位学生得出3+2/3。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按照正常程序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但不是到此为止,而是继续与学生讨论:假如我们要使答案变成3+1/3或3+2/3,应该怎样修改题目呢?大家被这一问题所吸引,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如果教师只是把让学生解答疑难看作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那是不够的。因为,应答是被动的,如果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疑问,对学生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数学教师在设疑时应引导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瞄准问题本质,明确地问

课堂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果提的问题偏离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学生思维的方向也会“迷失”。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提问的明确性和具体性。如苏教版小学数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教师在引入1/4+1/5后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观察1/4与1/5这两个分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有的学生回答:“1/4与1/5这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还有的学生回答:“1/4与1/5这两个分数都是真分数。”通过以上学生的回答,我们看出教师的这个提问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不明白教师的提问意图,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期待的回答也就无法避免了。为了使提问更加明确,也让学生更清楚理解教师的提问意图,建议将上述问题这样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1/4与1/5这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1/4与1/5这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可以通过直接相加来计算吗?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指向明确,又问到了点子上,这种提问方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指向明确的提问方式将疑问设在知识的关键处,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难,而且清除了学生思维的障碍,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一门不可多得的教学艺术。课堂提问设计应用得当,对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