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课堂阅读教学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二、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老师要把预习纳入课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阅读要思考。阅读时善于思考是历代大学问家必用之法。思考内容、作者、形式,都在阅读中必不可少。思考能深化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②阅读要写。写读后感、心得体会、改写、扩写、缩写等。学生一般是只读不写,怕写,懒于动笔。我们先给学生讲清读后写的好处,督促强制其读并写,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教师肯定鼓励,善加引导。培养学生把阅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习惯。

③阅读要注意勾画。要勤动笔,该圈的圈,该点的点,该画的画,长期积累,必有收益。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法,使其明确圈点批注有益于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阅读才会更有味道。

三、课堂阅读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