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外在的因素使得我们的学生已很不习惯反思,而反思是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前提,更是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教师在工作中如何促进学生反思提出了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的一句名言。从古至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注意随时反思自己,以是克非,从而不断取得进步。吴玉章老人既是学界泰斗,也是严格反思自己的楷模。他81岁生日时,还一丝不苟地为自己写下一篇《自省座右铭》:“年过八 一,寡过未解,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谨铭。”其积极的反思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在这一点上,结合实际工作,本人有几点做法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帮助学生们摒弃一些错误的想法

从认识上入手,现在社会上较为常见的想法,用这些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来聊以自慰,足以让大部分人躺在安乐椅上悠然自得地过一辈子,而忽视或放弃反思,更严重的是把别人的劝告视为过眼云烟。但是要知道正如“金无足赤”,任何一个人在即将得到一块金子的时候无不希望它越纯越好,——越“足赤”越好。而对于人自身而言,又有何理由不去追求完美做一个尽可能“完”的人呢!

二、要重视教师的楷模和引导作用

老子曾说过“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难想象出一个从不为自己的错误向学生道歉的老师会有利于学生反思精神的培养。相反,老师向学生说明自己的错误,并说明原因,学生会很有触动:人无“完人”,但追求完美也是人应该做的。

但这就要求老师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优越性,搭建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要有反思意识,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通过教师人格魅力的主导,学生自发反思势必蔚然成风。

三、多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负疚感

反思有两种情况:对成功的事,对失败的事。对成功的事多做肯定的分析会找到经验,对失败的事多做剖析会得出教训,而一般情况下又以后者居多。对自己不足之处进行反思的动力应该是或轻或重的负疚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否产生负疚感多取决于学生明事理的程度。而要让学生明事理,谈心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吧!

四、将反思活动制度化

每周利用一堂课,在四十五分钟中抽出五到十分钟让学生就过去的一个星期的得失,目标的达成度或者就某件事进行反思是大有裨益的。

开始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像“这一个星期我认真学习了吗?”“我在学习上尽心了吗?”“我在所学的知识点上有蒙混过关的情况吗?”等等类似的问题。要注意的是问题提出之后要保证教室的绝对安静,以便让学生们以平静的心态来反思。

五、反思所得书面化

让学生们写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让他们将自己反思所得以书面形式留下来,在以后再看到时会有很强的震撼作用。

反思会给人一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快感,更能给人带来凤凰涅槃般的升华。反思会让你认识自己并超越自己。而人只有超越了自己才能真正超越别人。能说出“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的人你也不能不说他在某个方面已经是成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