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时表现出“四难”,即头脑空空,素材寻找难;语言贫乏,表达准确难;思路不清,条理分明难;思维简单,内容具体难。怎样帮助三年级学生突破作文瓶颈,顺利起步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三年级作文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抓住“观察与写作”、“阅读与积累”两大主线,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现粗浅地谈几点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写

兴趣是学生乐于写作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1.玩与写——激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这一点,我常设计并组织学生玩游戏,在玩中激发他们留心观察的兴趣。比如,两人一组“扳手腕”、蒙眼帮助“小猫钓鱼”、站成一排“传悄悄话”、小狗进教室“认主人”……此外,我还让学生和大自然“玩”,比如,寒风凛冽,走出教室尝尝“冷的滋味”;白雪皑皑,校园里一起“打雪仗”;大雾弥漫,躲进操场里“捉迷藏”;风和日丽,操场上比赛“放风筝”……这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玩得开心,看得真切,感受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此时让他们动动笔,无论写得好坏多少,学生总是兴趣盎然。

2.评与写——浓趣

自信,离不开表扬和鼓励。一味的批评和责备,只能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我们不能用高年级的作文要求来衡量和评价他们的习作,乐于表达比表达效果更为重要。我鼓励学生大胆想,放开写,哪怕是词不达意,句不成章,甚至文不对题,但只要有一个好词,一个妙句,我都用红笔勾出,给予肯定。对于写得有进步的学生,利用讲评提出表扬和鼓励;发现写得精彩的佳作,利用讲评让学生诵读或展示。这样不断地激励,让学生对写作的自信不断增强,大家比着写,对作文的兴趣更浓了。

二、注重观察,让学生学会写

1.掌握观察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再三强调学生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我认为也应该“我手写我眼”。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让他们在写作时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避免写出的文章条理不清、内容空洞。

2.培养观察的习惯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话还是叶圣陶先生说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然而,很多学生却对这本“大书”中的内容不加留意,不假思索,于是,每到写作便搜肠刮肚,无从下笔。说到底,就是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我认为,记观察日记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内观察训练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放眼课外,自主选材,人、事、物、景皆可写入观察日记,只要写得细腻生动,有真情实感,哪怕只是几句话或一个片断,我都给予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逐渐养成,日记中写大话空话或无话可说的现象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三、学会积累,让学生有所写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言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1.课内积累

文本,多出自名篇佳作。教师要把握好文本中的因素,指导学生通过读记和理解掌握其中丰富的词汇,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其中生动的语言,以便在平时的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这样才能把书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积累

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最重要的方式。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同时,使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见识和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级作为写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对学生来说是困难与乐趣并存,对教师来说是挑战与期待并举。让学生在观察中写作,在阅读中积累,这些都离不开对学生写作兴趣的不断培养和激发,需要我们教师拿出千倍的热情和百倍的耐心,才能胜任这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