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的许多观点都有了更新,尤其是2011版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更是将课程改革以更新的理念与内容推向深入。回顾过往的十年课改历程,展望未来的课改之路,笔者认为有一些基本的问题必须搞清楚。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坚持怎样的思想导向

从课程性质上讲,历史属于人文社会学科,作为教师对这一点必须有明确的认识。但在将这种思想传递到学生那里时,我们要做的显然不是告诉学生这个概念(你说了学生也不懂),而是通过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这一思想。问题的关键是,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坚持怎样的思想导向?

关于这一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思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在于,直接传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生仍然是不懂的,因此课程标准提出的客观、辩证、全面和实事求是的要求,最终还是要靠具体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来实现。关于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参照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如“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注重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对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感悟、理解和认同程度”等。通过这些要求,我们可以寻找到教学思路转化为教学实际的策略。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坚持怎样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怎样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对历史教师有现实挑战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历史教学并非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知识为本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往往是为了知识的达成,而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收获。不用讳言,即使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这仍然是我们的历史教学中相当范围内的现状。因此,这里仍然必须重申一点,即初中历史教学,需要高举以学生为本的大旗!

如何以学生为本?在实际教学中,涉及到至少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二是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看起来是一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历史教师的教学必然是依据历史教材的,那还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呢?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强调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何为“用”?“用”有融合、调换、取舍的意思。所以说,历史教师在用教材这一块有着相当大的发挥余地。而教学方式的选择就更为重要,新课程为什么批判灌输式的教学?是因为灌输式的教学中,只有知识没有学生,准确地讲,是没有学生的实际基础与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教学,只可能是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灌输式教学打着讲授的旗号,其实也是不对的。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

在2011版的课程标准中,我们注意到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原来的实验稿强调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实施历史教学,而这一次则作出了较大的修改。从教材的内容编排上来看,实验稿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习主题”作为内容编排标准,而2011版的课程标准则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内容。作出这一改变的背后,是对教学方式的重新思考。

文章开头已经说过,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这门学科的学习目的之一,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与分析,寻找到社会发展的一些规律,以达到鉴古知今的学习效果,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那么这些规律是应该通过对史实的分析归纳去发现,还是应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去实现?课程改革十年来,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从这次修改来看,主流意见已经恢复到慎谈探究的潮流上来了。作为一线教师,对于大方向的把握是以课程标准为准的,笔者理解这种变化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还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因而在对历史事件的探究中,其实是难以真正发挥出探究的作用的。

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次超越时空的旅行。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借助所学的课本知识、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等载体,运用理解、推论、判断和想象,凭借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探究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既能准确掌握历史知识,又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历史,真正发挥探究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搞清楚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才能让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好地落到实处。当然,作为一定阶段的课程学习,笔者所说的三点还比较浅显,但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让笔者有机会见识到更多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