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们的美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基本停留在“看谁画得好,看谁画得像”这样一个层面上,忽略了对学生操作、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充分利用美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特殊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审美情感,协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这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美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去关注和研究的。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美丽的大自然带来严重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污染已日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热爱家园、保护环境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美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如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引导呢?我想到了一个切入点:美术教学中废弃物的应用。美术是物质材料结合思想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通过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用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创新意识,以及获得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我们要对所选的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如,纸是软的、玻璃易碎、塑料比较坚硬、木头更为结实,那么,不同的材质要选不同的工具。对于同一种材料,我们也可以发散思维,创造不同的作品,例如有一个同学,用同样一种饮料瓶,做出几种不同的造型:把瓶口向上做成一座尖顶欧式教堂,瓶口向下做成大树,瓶子经过切割装饰以后又变成了一个漂亮的花篮。

大多数废弃物,需要我们多次加工,才会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不光需要折叠、剪贴、装饰美化,很多时候,还要对各种材料进行组合,插接,这都需要我们整体的构思、设计。总之,只有通过我们不断的巧构思、再创造,才能真正变废为宝。

我在给二年级上《我心中的老师》一课时,同学们找来了自己原来剪下的长发来做老师的头发,用蛋壳涂上颜色来做老师的脸,眉毛用碎发来粘,嘴巴用红红的毛线来做,老师穿的长裙则用捡来的花瓣和树叶装饰,鲜艳的裙摆随风飘动,一件件作品栩栩如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

上《娃娃家》一课,孩子们平时收集的废旧物更是派上了用场,小木片做成的小床,碎布头做的床罩,易拉罐做的小台灯,贝壳、鹅卵石做的小宠物,火柴盒、包装盒做的书柜、衣柜,旧挂历做的地板革,树叶、羽毛、蛋壳做的风景画,经过同学们的巧手制作,一个个可爱温馨的“娃娃家”诞生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要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既要让学生尝试从命题出发寻找材料,又能尝试从材料引发联想,这样就能更为灵活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废弃物的不同特征,创作有个性的作品,将自己的热情、个人的爱好等情感因素赋予作品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对于上课剩余的废旧材料,我都收集在一个专用的纸盒里,留待下次再用。而同学们也都有这样一个“百宝箱”,一部分同学还把用品进行了分类。时间长了,同学们手里都有了不少用废旧物制作的工艺品。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废旧用品再利用成果展览”活动,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这样的成果展,我们会一直办下去。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增强了爱护环境的意识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动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锻炼了学生剪、刻、贴、画等多种手工技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新鲜体验,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领会了“美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本质。

在手工课制作中,我总是放手让学生去做,但是,又非常注意对他们的引导。通过分析、讨论构思,激发学生的创作火花,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构思。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巧用“废物”,启发孩子们的灵感,成为他们创造美的材料,从而为他们营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又常常令老师叹服。他们的思绪比成人更无所羁绊。

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所看到的碰到的都可以成为美术学习的资料。没有不好的材料,只有使用不当的材料。老师的巧妙引导、创意教学,同学们的灵活应变、巧妙构思,会给废弃物第二次生命,让它再一次焕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