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愈来愈多。许多学生不能充分预习、生字词不能及时查字典、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文抄袭现象严重……我苦苦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教学中存在的缺失。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也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我精心备好每节课,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然而,收效甚微。痛定思痛,我将目光从自身转向学生,从校内转向校外。通过经常性的家访,和有经验的同行交流,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事情的原因逐渐清晰。所有的问题和矛头都指向一个原因——“留守儿童”。

我所从教的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出外打工,无暇照顾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这些老人大多观念落后,文化层次较低,无法指导孩子们的学习,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是娇惯和溺爱,甚至是放纵。致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无法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久治不愈”。

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及时改变这一现状,后果将不堪设想。如何使这些“留守儿童”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效甚好。

著名画家李苦禅曾经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这些孩子们进行阅读。

一、开展“讲故事”比赛

教学中,我专门安排班级学生举行了一次“讲故事”比赛。对讲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去图书馆借书,有的去买书,还有的缠着爷爷奶奶给他们讲故事。为了讲好故事,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生怕漏掉一个细节。到了约定的日子,孩子们兴奋极了,《猪八戒吃西瓜》、《狼来了》、《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教室里充满了笑声,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一节课很快过去了,没有讲的孩子追着我问:“老师,老师,我啥时候讲?”“讲故事”活动的开展,不仅仅调动了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他们读、说、听的能力,更能通过故事人物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思想和品格。

二、课前三分钟“好书推荐会”

为了从孩子的视角发现他们喜欢的好书,引导他们广泛的阅读,我把每周三语文课的前十分钟交给了他们,让孩子们向同学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好书,并要求说出大概情节,最主要的是要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没有读过的学生,在听了同学的介绍之后,兴趣盎然地去阅读。

好书推荐会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好书,而且使自己对阅读过的好书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推荐活动,谈出了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养成了爱读书会思考的好习惯。

三、成立留守儿童读书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居住地的不同,我将全班留守儿童划分为3个读书兴趣小组,由同学轮流担任小组长,相互监督和管理,每周固定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读书活动。这样做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

四、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家访

针对学生读书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联系班主任和学校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说明教学的要求,让家长配合学校搞好孩子们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鼓励家长不仅要丰富孩子们的物质生活,还要给孩子们购买一些好书,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对存在问题的个别留守儿童,我依据情况,及时家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家长协商解决的办法,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一个学期坚持下来,我渐渐地发现: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积极性提高了,作文抄袭的现象没有了,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幸福感和成就感不时涌上心头。

留守儿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相信引导孩子们广泛地阅读,会让他们吸收更多的营养,会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会为他们的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