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却出现了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语言表达材料贫乏。笔者旨在实践中通过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培养习惯、教给方法、推荐书籍等举措,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二)肢解教材。在农村中学,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中老年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使自己渊博富有,就要认真读书,旁学杂收,广取博览。

(二)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美国著名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强烈而稳定的兴趣,他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

(二)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良好氛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著名学者胡适的论述对于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借鉴作用。他说,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做到胡适先生所说的“四到”,那么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显而易见的了。效果有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就有了,越有兴趣和信心,那么阅读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阅读方法诸如精读、泛读、速读、浏览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以运用。另外将课内阅读的内容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一方面会使学生在阅读的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阅读学习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五)给学生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格调高、文质兼美的时代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我们虽然提倡自主、自觉的课外阅读,但也不是自由阅读,也不是漫无目的的,课外阅读应该是有的放矢的阅读,体现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的。为了防止学生放任自流,笔者认为,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来提高阅读效果。1.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如果能详细地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段,那效果就更显著了。2.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就举行一次全班或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较差的同学结对子,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