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也就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学呢?

一、构建轻松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表明,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一节课有效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在十几分钟,而且也不稳定。有趣的东西时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使他们老老实实地坐上四十分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调节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处在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中,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既有节奏又有乐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激发认知矛盾,能促使学生逐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三、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据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挖掘教材本身“快乐因素”上下功夫,尽量使用直观教具。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就问学生:“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学生回答:“去过。”“你自己买过东西吗?”有的说买过,有的说没有买过。我又说:“那你愿不愿意自己买一次东西呢?”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毛巾、牙膏、香皂等物品摆出来,并标上价格,让学生说,如果你想买毛巾,价格为3元8角钱,你应该怎样付钱。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说:“付3个1元,一个5角,3个1角。”还有的说:“付4元,让售货员找2角。”孩子们个个都跃跃欲试,说出了多种付钱方法,这样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时,我运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兑换钱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促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学生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成功的快乐和自我欣赏。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我通过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复习旧知识渗透到 “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作好了铺垫。整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学习气氛很浓,掌握知识既快又牢固。现在许多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研究工作者提出“自主学习”、“快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愉快的事,这种愉快反过来成为求知的动力,如果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学生也会乐学不疲。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如此,我们更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