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更新观念

新时代呼唤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贮存知识的“容器”,而应视为等待被点燃的“火把”;学习不应该是“学答”,而应是“学问”,要让学生不只是学会,而且要会学;要彻底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根本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性人格,而不是依附性人格,要以创造为本位。创造力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环境的熏陶,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教会学生创造的思想,在日常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中营造宽松的、交流、讨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

二、因“才”施教

古人说:“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我们所说的“才”还包括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因“才”施教是指:“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教材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比如:上应用题和上计算题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内容,上应用题通常采取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尝试教学法等,而上计算题通常采取自学法、练习法、发现规律法、尝试教学法等。因而,因“才”施教是每个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因“材”选学

方法,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需的“武器”。方法是活的,知识是死的,只有用活的方法处理知识,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比如:对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里利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起来,就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里再利用极限的思想(不用向学生说明什么是极限),平均分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如此分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了(这是隐性知识,学生用实际操作不能完成的),在这里教师讲是讲不透的,要学生慢慢“悟”才可以理解。因此,学生要学会“悟”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所以因材施教、因材选学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思想。

四、主动探究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自己发现的知识,我们就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

五、发展个性

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和实验材料。要求带着如下三个问题去操作。1.你们手上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特征,你是怎样知道的?2.你们手上的圆锥和圆柱在体积上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3.你能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吗?操作时学生们兴趣盎然。他们把圆锥和圆柱的底对在一起发现正好吻合,从而得出它们“等底”。又把它们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上面放一把直尺,发现直尺与水平桌面平行,从而得出它们“等高”。有的把空圆锥盛满沙倒入空圆柱,正好三次倒满,就理直气壮地说: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的把空圆柱装满沙往空圆锥中倒正好三次倒完,便说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其实结论都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学生们自己解决了这一课时的内容,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更锻炼了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可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与“学”中,我们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学生能学会知识,并且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创造的能力。 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和学,使学生要学习那些既是未来所要求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对学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智力训练价值的数学,以满足社会对未来公民的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