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具有“载道载情”、“载史载文”的特点,同时它又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与交流的工具,在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从四个方面谈我心目中的语文新课堂:

第一,琅琅的读书声——语文新课堂的活力

“一篇文章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叶圣陶语)然而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大汗淋漓,不亦乐乎,而学生却不知所云。我们就是要寻回那失落的语文课堂,寻回回荡在耳边的琅琅读书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雨巷》等,当这些经典诗文在课堂上响起,或豪放,或婉约,或深沉忧郁,或高亢兴奋,或婉转优美,或跌宕起伏,这时学生会是怎样的感受?想必一定是身临其境、如沐其中了吧。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生机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读”,特别是有声朗读,文字冲击视觉,传达给耳朵又输回到大脑,三重冲击,使学生对文字的记忆与感知尤为深刻。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更应大声地朗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不知不觉,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语感,更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然,也离不开默读、跳读、泛读、细读等。总之,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内容由课内延伸拓展到课外,特别是名著、优秀杂志、名家名篇的阅读。我心目中的语文新课堂,力求达到一种状态:书声琅琅、笔尖沙沙、议论纷纷、情趣浓浓。

第二,语感培养——语文新课堂的目标

通过语感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培养,可以使学生更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感知和做出准确判断,进而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同时,语感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形成个性的表达方式和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淀,提高字词感受力。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我身体力行,和学生一起比赛翻字典,通过读字典发现问题,将学到的新知识或发现的问题积累在笔记本上,并且每天上课交流。其次,在联想、探究、揣摩、比较中培养语感。例如把相似或相对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赏析、比较、探究,这样更有利于语感的培养。如把《乡愁》和《月之故乡》两篇诗歌比较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的思乡情愫。

第三,情感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语文新课堂的境界

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说到底就是情感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语文需要心灵的自由参与,需要思想的大胆碰撞,需要智慧的平等交流,需要情感的积极投入。语文是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是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那心游万刃、情寄大鹏、翱翔九天、处浊世不改清洁自守的庄子;那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郁、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那发自肺腑的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思一生的杜甫;那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所有文化星空中闪烁耀眼的星辰都在这里汇聚。他们撞击着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最肥沃的文化厚土。于是,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接,与古代人类高贵的灵魂对话,让他们周身始终涌流着思想感情的生命之泉:热爱故乡、祖国、人类,珍惜青春、亲情,理想美好,意志坚定,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富有爱美向善之心……

第四,走向生活——语文新课堂的方向

我们倡导:“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我认为:“语文即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走向生活”主要表现为两大形式:一是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等。二是以课外为续点实现生活的语文化,日常生活“语文化”、校园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例如学习《变色龙》一课时,我们排演了课本剧,同学们把奥楚蔑洛夫“势利善变”、“谄媚奉承”的丑态演绎得惟妙惟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理想的课堂,或许没有完美的课堂,但美好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或许理想的课堂离我们甚远,但这是我们应为之奋斗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之梦。让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理想中的课堂作出不懈地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