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一个品德教师经常听到、看到、说到的词,作为一种基本教学策略或主导教学方式早已为大家熟悉。然而真正的体验是什么?我对它也“一知半解”!于是本学期,我将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确定为“体验”。一学期以来,在体验教学研究中,我“体验”着酸甜苦辣。

一、体验之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体验”各不同

什么是体验呢?网上搜索、资料收集、文献阅读……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理解、吸纳、梳理、整合,终于在指导老师和同行们的帮助下,提炼出了对体验的独特见解:体验是一种方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直接经历、参与体悟,获得经验,从而发展认知,培育情感,形成相应的态度。可是说实话,这份理解总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有些清醒又有些迷糊!感受最深的就是要体验必须要有活动,这种滋味就称为“体验之辣”吧!

二、体验之苦——渐识“体验”真面目,只缘身在“它”山中

怀揣着对体验还很模糊的理解,我踏上了研究征途。一开始我就将目标定位在“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的意志、态度得到发展”上,选择了《我要攀登》一课。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小游戏单脚站立、两手平举,让学生体验通过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的经历,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课堂上,在做这个游戏时,我发现那些平衡能力较好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胜利,而个别平衡能力稍差些的学生不但没有获得付出努力后的成就感,反而因为被同学笑话变得很排斥这样的尝试。失败!

第一次体验教学给我带来的是“体验之苦”,自认为已经渐识“体验”真面目,却发现自己还身在“它”山中。

三、体验之酸——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失败促进了我进一步的思考:究竟怎样的活动才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呢?说来也巧,在扬中新坝中心小学举行的市优秀资源下乡活动中,符丽华老师执教的《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一个教学环节让我眼前一亮: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模拟农民秋收时的动作,弯着腰、拿着镰刀,一步一挪,收获着假设的庄稼。在短短的两分钟里,学生直呼“腰酸背痛、手脚酸痛”,体验着农民的不易,也引发出要珍惜粮食的思考。这是体验!儿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情境的感染,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规范。只有让孩子有所悟、有所得,体验才是有效的。

四、体验之甜——吸纳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带着对“体验”的重新认识,我继续前行。同样在教学《我们的合作一课》时,我又开展了一个“拉彩球比赛”的实践活动,将活动目标定位在合作中探合作之法、比合作之技、谈合作之得。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在精心准备后,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迅速分组行动起来,我随机巡视着,走到第五组时,忽然发现周亚玲神情冷漠地看着正激烈探讨的其他组员们。“周亚玲,你快点啊!”等到别人喊到她,她才一脸不情愿地拎起了绳子,边拎边说: “这游戏太简单了!只要大家按着顺序,一个个拎,不就行了吗?”“要比赛的!”“放心!我保证速度不会慢!”……探讨结束,比赛正式开始,随着一组组的展示、汇报,每一组所用时间都很相近,紧张的气氛越来越浓!轮到第五组了,六个人站到了讲台前,组长一声令下,组员立即行动!“啪”卡住了!组员们立刻慌了神,神情紧张地低头看看瓶子、抬头互相看着。直接指出失败的原因?不!失败的原因不正是成功的方法吗?批评那两个球卡在一起的同学?不!活动体验目标是什么?让他们自己在合作中探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失败了?先回座位,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带着一脸的沮丧,第五组回到了座位。小组合作再次开始,这一次是探讨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派代表谈感受或经验总结。没有想到第五组的代表竟然是周亚玲:“我原来以为这个比赛很容易,觉得不需要合作。但是一到比赛的时候我就紧张了!但是老师没有批评我,组员们也没有指责我!我很惭愧!我的感受是合作需要每个人全心全意地参与。”我点了点头,看着他们的笑脸,我也感到很甜蜜。体验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期盼、成功、紧张、失误的多姿多彩,感悟到合作中的丰富营养,奏响了学生体验合作的交响乐。

在短短一学期的体验中,我用心体验着、探究着,感悟着“体验”带给我的酸甜苦辣,回味着每一个过程给我的点滴收获,不断地反思前行,同样获得了成长,也必将收藏这份“体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