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在浪费时间,会影响到学习成绩,因而放弃了体育锻炼,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久而久之,体育意识明显减弱,体育素质异常低。本文从体育素质现状入手,全面分析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有效策略。

一、分析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因素,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学生因受文化修养、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造成体育意识淡薄,所以重智轻体的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差,体育意识没有真正形成。不过,从中学生体育锻炼活动主观行为等方面来看,就其行为认识上讲,当代中学生在体育活动倾向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从具体落实到实践的情况看,与其对体育活动的主观行为相比具有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学生群体中,因为受知识与文化背景的影响,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较以前更有时代意义上的认识。其次,学校体育活动的客观条件跟不上,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主观上想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却不一定能实现,同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更希望得到体育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如果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很难调动起来,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将极大阻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室内讲理论室外单纯训练,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实现从被动体育到主动体育的转变,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首先要改革室内理论课教学。要把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室外活动。体育室外活动,往往需要较大的耐力与体力,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与寒冷的冬季,学生会找各种理由逃避活动,原因在于活动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喜欢这些体育活动。

三、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体育问题意识

一些体育活动虽然是带有专业特色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初中生接受的形态的。根据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走出课堂,联系生活实际,收集并利用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体育信息资源重组教材。例如:在教学“排球垫球”时,就让学生在体验垫球技术要领时,围绕“大人交往礼节”这个主题,根据见面抱拳行礼、热情握手、上步拥抱等具体情境,体验垫球的抱拳、伸臂、夹肘、上步要领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发现体育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用现实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体育竞争能力

体育合作意识是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共同行动的行为。特别是在体育竞赛中,仅靠个人的技术和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必须遵循体育规律,通过所有队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互助,运用娴熟的战术与默契的配合,才能取得大于个人作用之和的作用,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例如:美国NBA的芝加哥公牛队曾四次夺得总决赛的冠军,这其中并不是单靠迈克尔·乔丹一个人就能取胜的,还必须与罗德曼、库科奇、卡尔等密切协作。因此,乔丹、皮蓬与罗德曼被人们称为“铁三角”,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娴熟的技术,而且因为他们是通过默契配合才取胜的。

五、创新教学方式,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掌握体育的“三基”即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合作、创新、探究精神等,导致很多中学生怕上体育课。部分学生虽然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体育教师应该用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主的新的授课方法代替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起到引导作用,而学生作为主体,就应该有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