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环节中较重要的部分。但长期以来的写作教学却出现“高耗低效”的问题。初中写作课堂上经常看到的一幕就是语文老师指导完写作过程让学生开始自己写作文,同学们就都在翻作文书,找合适的作文抄。学生们认为抄作文是逼不得已,自己不会写没办法,老师们对这一场景也早已习以为常。其实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大部分都是老师的写作教学过程没有设计好,没有教好。下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来谈谈如何避免写作教学过程中“高耗低效”的问题。

一、 教师引导,学生定向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不应该是一个只会一味地讲解枯燥的写作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开始自己写作的纯理论授予者,而应该是一个明确地为学生安排好训练目标,然后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并表达出自己感受的引导者。在设计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有针对性,切忌空泛,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写作目标明确,写作过程中思路清晰就会少走弯路,也会有了积极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曾经笔者看到过一个有趣的“一题多体”的写作教学计划,非常高效。老师准备了一个保温杯、一个水杯,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弄清楚保温杯保温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篇300字的说明文,然后老师进行点播评论;接着又让学生在刚才说明文的基础上,把自己刚才写的说明文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生动活泼有趣的“保温杯自述”,然后评阅;紧接着又引导学生思考保温杯的构造,它构造的主次性对我们生活的启示,让学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保温杯的启示”。在老师的环环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开始写作。这样引导下来,学生会体会到写作文不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二、 教师帮助,学生写作

在引导学生写作之后,教师还要时刻帮助学生写作。帮助学生写作指的是学生在动笔写之前,教师要给予指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指导的时候要掌握好“度”,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太繁琐。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跟客观存在的事物有关的作文时可以让学生先注意自己观察,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开始写,这样就会避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无从下笔,没有什么可写的情况。在写作一篇《我希望……》的作文的时候,笔者先引导学生们理解“希望”的含义,然后指导他们思考他们的作文是指向什么,是物质希望、精神希望、对父母的希望还是对其他什么的人的希望等。写作之前明确对象。然后是写作文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针对个别的学生,看看他们写作中出现什么问题,个别指导。最后是在学生交自己的文章之前,指导他们自己通读,看看有什么问题,自己先修改,这样可以教会学生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最后学生修改完之后,指导他们对两篇进行对比,看看修改后的效果,让他们明白自己也可以修改作文,让学生们自己养成修改自己文章的好习惯。

三、 教师批改,学生参与

写作课程结束后,老师要及时评阅修改学生的作文。我们可以在不少同学的作文本上看到老师在评阅学生的作文时,只是简单地把错别字、病句给指出来,最后写几句万能的评语,没有针对学生的文章,个别性指导。这是学生作文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这也就给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一个要求,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老师自己先得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个学生的作文。首先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多批少改,尊重学生的原作。其次是给每一个学生写好作文的评语。作文评语其实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次思想和心灵的对话,学生在看到老师的评语的时候,内心是十分复杂的。激励性的评语可以让学生顿时信心大增,对写作产生兴趣,愿意写。最后要选择恰当的评语。好的评语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差的也可以让一个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老师可以变换使用评语句式,汉语博大精深,不同的句式可以有不同的效果。还有一种批改方式是老师和学生一块批改,小组互改。这样互相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度和兴趣。

培养初中生的写作,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这样才能避免写作课堂的“高耗低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