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的深入和继续,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依据新课改的精神,结合自己的成功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在作文互改中搭配批改小组。

一、全面了解学生,做到成竹在胸

为了很好地进行作文互改,必须全面地、深入细致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哪些写作水平高,哪些写作水平差,根据写作水平的不同把学生分成A、B、C三组;哪些学生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己,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哪些学生文静不善于言谈,作为教师都要了如指掌,为后面的工作打好基础,做到有的放矢。

二、在不同阶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1.初学阶段差异分配。

在学生初学批改时,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是优生,另一个是差生。在学习中优生的综合能力强、接受快,因而就会很快掌握教师教给的批改方法,并迅速完成学习任务。而差生由于领悟能力差,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此时,优生就可以充当一位小老师协助差生来完成任务。这样就避免了优生无事干,差生无法干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批改中不仅学会了批改方法,出色地完成任务,而且还培养了合作精神。

2.互改阶段同等分配。

把学生按同等水平每4人为一组进行自改互改,然后小组交换。刚开始实验时,我随意分组,把优差放在一起,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小明只找到一个错别字,并伤心地告诉我:“老师,我不行,我不会给别人改作文。”听完后,我不禁一愣,而后细想一番:真的是他不会改吗?经调查后,才知道他拿的是我们班作文最好的一名学生的作文。有时候,我批改这个学生的作文,都觉得无可挑剔。由于我的不合理分配,导致差的同学产生了自卑,失去了批改的兴趣。

后来我总结经验重新搭配,以同等水平的四人为一组进行批改。分组时,在学生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依据“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让每个学生在互改中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合作批改的心理保证。分组合理,角色到位,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增强了批改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3.不同水平组的相互交换。

C组的学生看A组的作文,B组的学生改C组的作文,A组的学生改B组的作文,由于学生C的水平有限,他们对作文的评判漫无目的、无从着笔,即使觉察到作文有些不妥,也不能指出问题的所在。因而,C组学生与A组学生交换批改时重在欣赏、学习别人的选材、组织安排、写作方法等,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B组和A组的学生帮助别人批改的过程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评改水平,他们通过反复思考,仔细琢磨,认真批改对方的作文,使其更完善、更充实。虽然量大,辛苦,却也受益匪浅,大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了勤动脑、善思考的好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有时遇到问题还得讨论,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由于他们同在一组,水平相当,因而谈论自如,毫无顾忌。这样,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还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无意识地找了回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4.评改阶段优化分配。

“评改”是作文自改互改的最难阶段,也是学生最不易做的。教师应创造民主和谐的评改气氛,进行合理的人员配制,把学生每6人分为一组,其中优中差各两人,并选一名能力最强的学生为组长负责本组的评改工作。组长根据本组学生各自的能力,安排任务,分配合理的工作量,让每个学生在评改中接触到各类作文,各负其责,各执其事,轮换进行,逐渐领悟到“该怎样写”和“不该怎样写”,达到共同提高评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人常说:“有机的组合,巧妙的安排,能增加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做事效率。”作文自改互改中,这样合理的小组搭配不仅严密有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合理性、协调性,而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使学生在作文互改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批改作文的好习惯,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