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曾经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作文为什么这样难?仔细分析,还是因为学生腹中空空,无话可说。如何让学生在习作时思维活跃起来呢?我觉得主要还是要抓好学生的积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习作教学,说说我在习作积累方面的看法和做法:

一、积累语言

1.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1)课内积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带孩子们品读、赏析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积累本积累好词佳句和优秀的课文片段。不光抄写下来,还可以利用早读、课余时间,将其熟读、背诵。我们让学生背诵、默写,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时不犯错,更重要的是要能真正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印在学生的心坎上。并且有一天能够厚积而薄发,能够凝练成一种气质,能够提升为一种品位,这样的积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2)课外积累。和课内阅读相比,课外阅读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可选择性更强。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不管什么书都可以读,觉得精彩的就反复读,觉得有意思的就边思考边读,亦可略读,亦可浏览。不管是怎样的阅读形式,只要愿意翻开书去读,就值得高兴,因为在书页的翻动中,总会有收获。但是单单看还是不够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需要拿起笔来,将精彩的内容记下来,可以只记好的词语,也可以记下描写精彩的句段,还可以记下值得思考的句子。

2.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语言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俗话说:社会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只要我们留心捕捉语言信息,就会发现社会这部书比文字书更丰富。

二、积累习作素材

1.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社会生活丰富而宽广,既然作文离不开生活,那么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细心观察生活。让他们实实在在走进生活,把视角投进生活中,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生活带进作文,从而感受生活,在实际生活观察中感受习作的简单。

2.积极开展活动,积累习作素材。

儿童生活离不开游戏和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思维是活跃的。因此小学生的习作还可以围绕习作主题有目的地开展,或者结合学校安排、重大节日举行一些活动。我们都可以指导孩子们将这些亲身参与了的活动素材积累下来。这种积累他们觉得易于积累,也乐于积累。

3.在灵动的思维活动中积累习作素材。

大脑的主要作用在于思维,人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事,对每一件事、每个人、每一种言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就是他的思维。由这件事想到其他的事,由这个人联系到某一类人,由一种言论想起某一种社会现象。思维的活跃度远远大于人的活动能力,因此,在灵动的思维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也是一种极为可行的积累方法。

三、积累习作方法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去写。可是如何去写,怎样呈现出一篇优质的习作,光有语言材料和生活材料是不够的,还得有正确而恰当的习作表达方法。如果没有合理的表达方法,那么内心的情感就会如泛滥的洪水一样,毫无条理性。这就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与积累。

好多优秀的范文,条理清楚,表达有序,谋篇布局都很有特色。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课文进行习作方法积累。比如,在学习了《颐和园》一课后,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在进行游记描写时,可以按游览顺序介绍看到的景色,移步换景。在学习《鲸》一课时,课堂上我们充分认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揣摩每一种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课后利用本课的“小练笔”进行说明文的练习。

习作方法就如厨师的厨艺,厨师仅有新鲜的蔬菜和质量上乘的厨具,不一定能做出可口饭菜,必须要有精湛的厨艺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

荀子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加上高超的表达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作也是一样,真正的作文是在写作之外。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积累下去,我坚信:我们的学生将文如泉涌、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