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学困生”?顾名思义,指的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众所周知,新课改下的学习必须是主动、探索的学习,但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很难适应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上让学困生也能积极主动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以提高教学效率”成了教师日常交流的热点,经过实践、反思、总结,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一、 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要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变为教生字而教生字、为教课文而教课文的简单化教学倾向。要将这种教学置于特定或假设的情境中去,要注重课堂的导入,在阅读的起始阶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伊始,教师就神秘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带同学们到北京西郊的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去参观,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接着,教师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让学生交流观后感,想象中的“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与画面中的“残垣断壁”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失望、震惊之余不禁质疑: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是怎样的?圆明园究竟是如何被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这些悬念唤起每个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再现课文情境,提供自悟条件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注重于学生的自身感悟。由于受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学困生阅读能力与想象力有限,对教材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他们,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巧妙地利用语言文字、实验操作、表演、课件展示等方式,为学困生创设自我感悟的条件与空间,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每个学生都很容易就理解了蒲公英娃娃是如何“乘着风”离开妈妈、豌豆妈妈又是怎样借助“太阳晒”让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的,但是对于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有的学生很困惑。每次教学这一课,我总是让学生带来一个毛茸茸的玩具,每人分几颗苍耳,用手捏一捏,就明白什么是“带刺的铠甲”,用布绒玩具碰一碰苍耳就知道它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而“走遍田野山洼”的,还可以自己试一试,体会苍耳也会挂在人的衣物上“走遍田野山洼”。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加深感受,化难为易,更为学困生创设了感悟课文的捷径,让他们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讲究合作学习,增进智力互补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也有利于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智力互补,更能减轻学困生面向全班发言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也能毫无保留地直抒见解或大胆质疑,再让小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认同他的观点,通过成员之间有效交流、归纳,形成统一的认识,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往往学得更轻松。

四、培养倾听习惯,学会取长补短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它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课堂上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每个有阅读感悟能力的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更不要忘记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记得我在教学《画风》一课,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后,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各自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读懂了赵小艺画的是旗杆上的旗子在空中飘动,有的从“想了想”读懂了赵小艺很会动脑筋,有的从“飘着”明白风很大,有的从“我能”两个字看出赵小艺很自信。一句简单的话却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解读,即使学困生什么也没读懂,如果他们能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精彩发言,不也记住了每个同学的见解吗?再辅之朗读训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相信最后每个学生都将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

五、提倡赏识激励,树立学习信心

学困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一般有两种倾向:一种表现为自卑,另一种表现为我行我素。他们最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认同。因而教师要对他们给予特别关爱,要为他们创设一定的展示空间,不断地给予赏识、激励。课堂上要为学困生开辟展示自身潜能的平台,为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多使用赞赏性的词汇,肯定其点滴进步;要善于利用教学机智,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适度表扬,不断使他们感受到成功和被尊重的愉快,从而树立学习信心。

总之,教师应身系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以爱相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量为学困生设想,让学困生也能学得轻松愉悦,就绝不会成为学习园地中的“一株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