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从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改革与创新入手,配合新教材和课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方法,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巧妙的开场白

众所周知,好的开场白能迅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学习的课文上,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两种开场白:

1.对联导入:在执教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时,我先用ppt给学生展示以下两联:序以帖传乎帖以序传乎一序一帖双绝璧,亭因人名焉人因亭名焉斯亭斯人两奇观。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必修一所学的对联常识判断哪是上联哪是下联,学生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很快就判断出来了。然后再请学生理解对联的含义,学生会对上联的多音字“传”和下联的活用字“名”有疑问,教师简单引导,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出这副对联的妙处,在这种兴趣的指引下,学习《兰亭集序》这篇课文就容易多了。

2.成语导入:成语是在语言应用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用成语导入是一种非常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时,我先用ppt展示了以下几个成语:鸿门宴、秋毫不犯、劳苦功高、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然后请学生讲讲现代生活中人们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前面同学讲得不好的地方,后面同学补充。于是,很多同学便开始在课文和注释里找答案,当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将这些成语的意思都补充完整的时候,他们对课文已相当熟悉了。而他们也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篇多么精彩的课文,因此就更想将课文弄明白,学起来就非常有兴趣了。

二、音乐、绘画、书法、电影进课堂

由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日益推广和使用,在教学中适当插入音乐、视频、书法作品,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生视疲劳,给大脑充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和对艺术的热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学习《琵琶行》时播放配合课文描写的琵琶曲;学习《项羽之死》时播放歌曲《霸王别姬》;学习《赤壁赋》可以展示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前后赤壁赋》和苏轼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三、历史文化现象的梳理

由于现代人多对古代的很多文化现象不知晓、不理解,加之学生读书少,阅历浅,古代文化常识在文言文中出现时常常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因此适当地开展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与积累活动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培养他们探究古代文化的兴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

四、讨论、交流与辩论

对历来人们争议较大、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可以采用开辩论会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为了在辩论中一展身手,击败对手,会在课下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查找资料,整理归类,编写发言稿。这样,学生就不仅得弄通弄透课文,还会在其他资料中寻找依据,视野会因此而大大开阔,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也会突飞猛进。如: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所持观点,荆轲的行为和燕太子丹的评价等,都是很好的辩论材料。

五、课外阅读展示

语文课的教学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观,如果仅仅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想学好语文那几乎是不现实的,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经历应该在课外,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来自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举行阅读、背诵、积累展示。具体操作如下:我在上某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前,会布置展示内容,以“我所知道的苏轼”或白居易或陶渊明等为题,进行展示,可以是他们的生平、为官经历、爱情生活、作品、奇闻异事等。以“我背东坡诗词最多”为题,展示自己积累的该作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