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有明显的不同。随着教学难度的加大,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成绩滑坡现象。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学生仍以二年级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三年级的课文,还不能适应三年级以句段训练为主的阅读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其理解词、句的方法,并且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收效明显。

一、教会学生快速捕捉关键词语

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由理解词语过渡到理解句意,教会学生捕捉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大有好处。教学中我常提一些如“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换一个词行不行?”之类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赵州桥》一课时,第三自然段讲赵州桥的美观,主要抓住了桥面栏板上的精美图案来写。学读这一段,我就启发引导:说赵州桥美观,什么美?美在哪?学生阅读课文,从而抓住了这一段的关键词语“图案”,因为后面的几个排比分句都是围绕“精美的图案”来写的。再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其重点是通过白求恩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及其所说的话,来让学生理解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献身中国革命的高贵品质。其中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中各有一个词“仍然”,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重要作用。我通过启发学生进行比较,理解词语“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时,白求恩是怎么做的?炮弹爆炸弹片飞扬的情况下,白求恩怎么做的?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就能理解“仍然”就是表现还和以前一样,不变的意思。从中也就理解了那句话是表现白求恩沉着镇静、不顾个人安危为战士做手术的高尚精神,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词句关系

分析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的同时,还利用词、句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比如《翠鸟》这一课,第三段写到翠鸟的动作敏捷、眼睛敏锐时,有一句“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我先读句子,让学生知道每个句子分为两部分,前半句讲小鱼机灵,后半句讲翠鸟眼睛的锐利。在此基础上,我又问学生:“是哪两个词使这个句子的意思发生了转折呢?”经过互相讨论,学生马上找出是“尽管”、“还是”这两个词,从而知道这两个词和这句话的关系。我顺势又给学生介绍了转折关系的句式,还有其他代表性的关联词如“虽然……但……”等。这样在分析词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更灵活、更具条理性,也更具有创造性。

三、训练学生准确遣词造句,体味文章的感情色彩

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词义、句意,更要锻炼他们组词、造句的实际能力,在此可用比较法。如《亲人》一课,写我替奶奶把衣物悄悄洗干净之后,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用热乎乎的脸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相关的动词,再试试给它换上别的词,看行不行?学生很快找出“走、立、捧、紧贴”这几个动词,并换成如“跑、扔、抓、靠”等词,通过比较明显不行,从而理解了用词造句要准确。我再启发,把“高兴地、热乎乎、笑眯眯”等词去掉不要,行不行?为什么?学生通过读课文,进行比较,很快说出去掉后句子虽然读得通,但表现不出老奶奶的高兴及喜爱的心情,所以不行,从而了解了形容词的重要作用。我乘机鼓励他们用这几个词说几句话。学生就造出了如“我洗干净了红领巾,妈妈笑眯眯夸我好孩子”之类的句子。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让孩子了解了各种词的不同作用,又培养了其遣词造句的应用能力,还开发了思维,一举多得。

实践证明,教学中只要紧紧地抓住训练学生思维这个重点,注意教给学生理解、思考的方法,是会大大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