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即思想,语文即生活,语文伴随着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然而,要想学好语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行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结合而成的一种稳定的能力。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对于现在的农村学生,结合他们的生长环境,如何对他们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是我们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就这一问题,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之一,它由4300年前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发明,在古文献中被称为:“书”、“书契”,到了汉代才有了“汉字”一词,用于指称中国汉族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因此,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写字是语文学科的基础,那么如何练习学生的习字能力,就应在每节课的板书上多下工夫,从汉字的笔顺、结构、神韵三个方面给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和示范。让学生在自己书写的同时,按照汉字的正确书写顺序书写,并在自我提升的同时,感受字迹本身的美感。

在写好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而对于日记的要求,就应降低一些,不提过多的要求,只要学生坚持,就一定会有大的收获。允许学生发泄情绪、谈论各种社会现象。并允许学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某种方式供其他人阅读。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相信持之以恒的坚持定会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进步。

二、养成积累的习惯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到:“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宋代苏轼也在《杂说》中说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从我国古人很多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

现在课文中安排的积累内容,大多数安排在单元的练习中,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基本把积累变成了一个抄写与阅读的过程,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与课文同步训练的方法,一方面把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积累;另一方面是指把练习中要积累的内容安排在相应的课文中去学习,去体会。

1.积累字词,积累诗词。

在每节课堂上,我都会要求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中的字词进行识记和释义;同时要求学生对同一类的字词进行归类。每天要求学生积累一个成语、俗语、谚语,古代诗词名篇、名句。与此同时,我会把每一个需要在本节课上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总结,再进行相关知识的扩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也便于知识的运用。

2.积累学法。

在每种文体的讲解中,对于问题的条理化思路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语文学科的逻辑性,对不同文体养成不同的欣赏角度。在现代文的讲解过程中,一般的讲法是先让学生复述其故事情节,然后师生共同按照情节去分析,共同进入角色,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文言文知识的讲解中,我会给学生一个学习思路,让学生以思路为出发点,自我学习。例如将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文言文的五大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学习现代文的思路,去学习古文。

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有赖于多阅读名篇名著,读多了视野就开阔了。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的意义,积累人的知识、智慧和情感。读多了,自然就会比较,会鉴别,也就会有深入的理解。写作文也就得心应手了。

半个世纪前,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根本宗旨时指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所以说,好的习惯会引导语文教学走上一个更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