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道出了人们对美的需求,美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情操。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语言彰显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最重要的工具。著名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所以想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才能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二、创设情境,感受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只作为旁观者进行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境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荷花》时,可创设情境,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公园,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清香宜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地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三、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和想象力尚不完善,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培养高尚情操之目的。

四、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写得一手好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板书要合理,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练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依靠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靠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例如,教学《长城与运河》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长城蜿蜒盘旋,横贯万里的壮观景象;想象运河贯穿南北,船只南来北往的繁忙等,学生通过想象,再造长城与运河的意象整体,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六、引导朗读,感受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