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三月,经过激烈而紧张的初选我入围了市电教课的上课名单。欣喜之余我开始了备课历程,再次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我按照自己的设想备好课后专门就本课的教学思路向年级组的老师和教研室的领导进行了讨教,之后开始了试讲。

第一次在三(4)班试讲,按照事先的教学设计一步步走下去,教学到“两全其美”时,我问学生:你觉得老人的建议怎么样?大部分学生说:好!烤一半,煮一半,兄弟俩的想法都得到了满足。和我的预设不谋而合,我正准备让这位学生说说“全”的意思,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打断了我:不好!不是一群大雁吗,兄弟俩可以一人射一只,哥哥烤了吃,弟弟煮了吃。这个想法在我的预料之外,当时我一愣,思维短路了。转念一想觉得这个孩子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我笑着回答:是呀!如果是两只你的想法也是两全其美的。我在肯定他的想法之后再次带领学生朗 读前文。下课后调整了我的教案,把“你觉得老人的建议怎么样?”改为:煮是谁的想法?烤是谁的主意?现在这两种想法都实现了,真是——引导学生说“两全其美”。

第二次在三(6)班试讲时,我遇到了另一种尴尬。我在备课时是这样预设的:在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后分段读课文,进行一个新知识点的教学。“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三(4)班试上时,有的学生说课文有10个自然段,有的学生说课文有11个自然段,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的教学,学生明白是12个自然段。而在这节课却出现了相同的答案:11个自然段。面对这样的不约而同我尴尬了,怎么办?我调整了自己预设的教学流程,暂时放一遍,到学生交流听故事后的感想时再灵机一动自然而然地引出“…………”的教学。教师问:故事讲完了,他们班同学的感想是什么?指名分段读感想。然后话锋一转,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进入标点符号的教学:先出示6个小点子的省略号,问:这是什么符号?再出示12个小点子,告诉学生这也是省略号,让学生数一数。数过后学生发现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省略号不同。我从而引导:是呀,这是一处特殊的省略号,它省略的是同学们整段的发言。

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上,出现了各种不期而遇的尴尬,这些尴尬我如果是压制或置之不理,既有损教师形象又会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的尴尬处理好了会变成一节好课的亮点,成为课程资源的生长点,师生智慧碰撞的闪光点。如今我换一种方式,把握住这些尴尬,修改原先不正确、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得到成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我的课堂多了一些灵动的生成,从而更适合儿童。

经过几次试讲和教研组同仁的热心帮助最后定稿。最后上课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整节课行云流水,走出上课的阶梯教室我长舒了一口气。这时,一个胖嘟嘟的小男生跑到我面前:“孙老师,我觉得你的板书不对。”当时我的心提到了嗓门眼,连忙问:“你说说孙老师哪儿写错了?”,他一脸严肃地说:“结果应该是‘两手空空’,你写的是‘无影无踪’。”我悬在半空中的心放下了,温和地说:“说说你的理由。”他抓抓头笑了笑说:“老师,你看兄弟俩是想吃大雁的,结果因为争论不休而白白浪费了时间,没有吃到大雁。所以应该是‘两手空空’。”

当初我在设计板书时考虑的是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板书上下对称。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讲故事 起因 想吃大雁

经过 争论不休

结果 无影无踪

谈感想 抓住时机 先做起来

只钻研了教材没有考虑到儿童的理解现状,儿童对文本的解读和成人不一样。我摸摸他的头,笑着问:“课堂上你为什么不讲呢?”他认真地说:“后面那么多听课老师,我要是讲了,老师您多难堪啦!”听了他的话,我心中无限感慨,这个班的学生上了很多次公开课,孩子已经习惯了配合老师,你需要什么样的答案,他就会给你什么样的答案。孩子知道维护老师的尊严,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能放弃原有的教案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就这节课而言,我觉得少了这一尴尬反而觉得是一种遗憾。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平时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努力学习,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素质。古今中外、唐诗宋词、诸子百家都能脱口而出这样才能捕捉到课堂中的生成点,变尴尬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