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级都有问题学生,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纪律方面,都会良莠不齐。在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一直是令教师头疼的老大难,有的班主任会采取多种方式,诸如当众冷嘲热讽、不让学生与人交往、独坐、惩罚与之交往学生等方式,用以孤立学生,排挤学生,而孤立学生是使用较普遍的。殊不知,这样的管理手段不仅不会带来理想的效果,反而对学生有着极大的伤害,对班级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反作用。

一、孤立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樊樊,因为在学校里表现得太调皮,被班主任老师当众宣布:“老师不喜欢你。从今天起,全班同学都不能和你玩!”樊樊回家之后就再也不想回学校了,妈妈问他怎么不去上学了,樊樊回答说:“老师不喜欢我,也不让同学们和我一起玩了,在家是一个人,在学校也是一个人,我就在家里,哪里都不去!”再来看另一个案例:2010年11月10日,遵义某小学任课教师张某与班主任老师李某在全班宣布:从此不再管班上的一个学生小栩,并鼓动全班同学从此不许和他接近,孤立小栩。听到这样的消息,小栩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心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此产生了极强烈的厌学情绪,不敢再回到学校上学。

毫无疑问,在这两个案例里,这些教师的做法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中国革命家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徐特立在《再论我们怎样学习》一文中这样说到:“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美国著名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杜威也说过:“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永远不要低估了一个人的自尊心,人皆有自尊心,皆有人格尊严,哪怕他只是孩子,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和脆弱的。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不是以任何方式伤害他们。

二、孤立学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教师,孤立学生是为了排挤学生,让学生自己觉得孤立无援,再没有继续呆在班级的勇气,进而选择退学或者是转学,也就落得班级清静,或许,对自己的工作确实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却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小作中学初三学生闫泽辉,被班主任老师强制隔离在班级最后的角落里长达3个多月时间,整天和扫把、墩布在一起,也不让别的同学跟他说话。有一天他和三个人在一起玩,结果被班主任看见了,她就罚另外三个同学在操场上跑了10圈,还让他多做了100个俯卧撑。被孤立后,原本性格开朗的闫泽辉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内向,而且逐渐开始对学习丧失兴趣。闫泽辉说,他觉得没脸跟同学们说话,他也不愿意去学校了。

在班级里,问题学生背着学困生、后进生的“称号”,已经让自己基本上失去了大半信心,如果这个时候班主任因为片面追求班级管理效果而把学生孤立起来,最终只会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其实,很多问题学生也有想学好、表现好、得到赞扬的潜意识,这个时候不管是班主任、任课教师或者是同学,能够给予一些关心、帮助和鼓励,就会犹如雨中送伞、雪中送炭,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温暖,增强自己奋勇向前、争当好学生的信心。

三、孤立学生,更不利于教师管理班级

诚然,孤立问题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有所收敛,也可以使班级在某个时间纪律处于好转局面,但是,更大的后果却隐藏在孤立的背后。

孤立学生,会让其他的学生认为班主任没有人性,剥夺了学生最起码的与人交往权利,今后无法再去信任老师?也会让学生把班主任看清看透,认为老师已经对这个学生没招,无能为力,黔驴技穷了,原来班主任也就这样?导致班主任在学生当中没有威信,失去了管理学生的基础;再者,孤立学生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这个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领导能力,把全班的学生都组织起来,到时候,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是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了。可见,孤立学生对班级管理是百害而无一利,是不可取的。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人不可孤立,孤立则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这都充分说明了孤立在班级管理中的危害。所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提倡教师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不断成长,哪怕是学困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鼓励带来的是受用无穷的利息,而孤立,则会导致还不完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