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既能让小学生获得数学方法与学习技能,又能让小学生发展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更能让小学生巩固和掌握已学的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满足时代需求的“新型” 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数学的逻辑、思想和观点,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手段和策略,具体应做到“三注重”:

一、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不遗余力地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生活。所设计的小学数学作业,要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不但要以教材为准绳、以课标为指南,而且要针对丰富的生活资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估一估、算一算等,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学数学的乐趣 。对此,应多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例子。如为学生认识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和米(m)所设计的作业,应先让学生熟悉这四个长度单位,再让学生“估一估、画一画、比一比”,反复体会这四个长度单位,然后让学生自主测量生活中相关物体的长度,探索相关物体的长度与这四个长度单位的关系。学生通过这样的认识再认识、体验再体验,便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这四个长度单位。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承受

我们设计的作业,必须讲究作业的质和量。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作业质和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尽管减负的呼声劈头盖脸、铺天盖地,仍有相当多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很随意,既不考虑质更不考虑量,从而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作业负担。

小学生的数学作业时间,通常不能超过 20分钟 , 超过了20分钟,学生就会心烦意乱,注意力分散,作业效率低下。另外,作业重点和难点的分布也应合理,能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直接明了地把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激发起学数学的欲望和情趣。当然 ,在考虑作业的量时,并非是作业越少越好,要努力做到既不过量也不欠量,让学生在适量的作业中轻松愉快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巩固数学知识 。

三、注重学生的不同需求

根据“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我们设计的小学数学作业 ,还应注重学生的不同需求。不但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而且要考虑每个层面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想方设法地让较低层次的学生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

首先,我们为学生设计的作业应体现“四不”: 一不搞“齐步走”、 二不搞“单一化”、 三不搞“一刀切”、 四不搞“一把尺”。 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为他们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作业,让他们有学数学的信心 。对于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让他们完成好课本上的作业,应为他们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 ,使他们“天天向上” ,不断提高。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在他们准确、熟练地完成了课本上的作业后,为了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应为他们 设计一些颇有深度、难度和宽度的作业 。

其次,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要了如指掌,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将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层次。从学生差异、作业难易、作业要求和作业发展等方面考虑,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得到”: 即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成功,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另外,我们在每堂数学课的课前,应为学生精心预设出各种题型的作业。诸如基本题、提高题、综合运用题、开放题等。基本题,就是直接运用基础知识的题目,学生能顺风顺水地解答。提高题,就是把基本题进行提高,学生需要深思熟虑、开动脑筋才能解答。综合运用题,就是把基本题进行综合,学生需要兼前顾后、融会贯通才能解答。开放题,可以是一道题目的已知条件不变,让要求的问题发生变化;可以是一道题目要求的问题不变,让已知的条件发生变化;也可以是同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还可以是同一道题目,答案并不唯一。总之,我们为学生精心预设的各种题型, 应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应有利于较多的学生逐步缩小“三大差别”。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承受、注重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天空,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拥有学好数学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