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推行高效课堂的背景下,我省迎来了教学改革的春天。如今,我省各校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高效课堂改革,那么高效课堂的灵魂在哪里?

我认为,高效课堂的灵魂是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那么,怎么让学生动起来呢?

第一,教师的讲课语言要动起来。教师的讲课语言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抑扬顿挫、文采飞扬、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这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的。这种语言可以带动学生灵动的思维,无穷的想象。所以说,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师的讲课语言先要动起来。怎么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因为语文课可以联系到其他学科的方方面面,讲课时涉及到哪一方面的问题,语文老师就可以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作为语文老师要多背古诗词,多背优秀的文章,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学生的古诗词辞典,学生的提问,教师随口就可以讲出,这样讲起课来,就可以任意发挥,随口即来,学生自然就会受到熏陶,紧跟教师的思维。其三,语文老师要善于关注时事。对于社会热点、时政要闻,在讲课时能够随时引用,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第二,教师的巧妙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我认为,老师要找到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触发点,也就是要找到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首先,讲古典诗词、讲散文时,要善于抓住文章的文眼。例如,在语文的教学中,我在设计《归田园居》一课时,就抓住了题眼“归”,接着就抛出三个问题:在这片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归”?作者归向哪里?作者“归”去如何?于是,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积极思考,积极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讲台上给大家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各个同学都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事实上,找准了让学生动起来的触发点,就找到了学习这一课的钥匙,学生就会用这把钥匙开启知识的大门。其次,讲议论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学生抓住了中心论点,就会顺藤摸瓜,去寻找论证方法,去寻找分论点,去寻找论据。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就会总结出这篇议论文的结构内容。例如,我在讲《拿来主义》这片课文时,就开始给学生抛出一个中心词“拿来主义”,然后又抛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拿来有何意义?然后学生根据三个问题,依次阅读,顺理成章的找到答案所在。其三,在讲小说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小说三要素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例如,讲《祝福》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读文,找出主要人物,环境描写,理清情节,从而归纳出小说主题。总而言之,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收获的快乐。

第三,教师要利用自习、课堂和各种活动让学生的语言动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语言动起来才会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为语文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朗读的能力、演讲的能力。那么,怎么做才可以让学生的语言动起来呢?

首先,充分利用好早自习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尤其是演讲词,古诗词,现代诗等课文,教师要在自习时间、范读、领读,然后让学生自读、齐读相结合。当然,在学生自读的时候,要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出思想,读出内容。不要漫无目的地读,不要不假思索地读,不要马马虎虎地读。

其次,课堂的45分钟,要给学生最少20分钟的回答问题、辩论问题时间。可以说,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的语言动起来,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思辨能力,演讲能力。这种能力的锻炼对于学生组织答题有很大作用,对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工作更有重要意义。

再次,在班上开好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辩论会。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文章体裁,充分利用这三会锻炼学生的口才。从而在班上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可以这样说,学生的口才好了,语文基础自然就好,语文成绩自然得到很大提高。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的能力;三是让学生积极做好笔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学生,学生口答完毕,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整合信息、组织信息,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下来。这样,学生的答题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高。作为老师,一定要看好学生学习的这个环节。

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要依靠老师的巧妙引导、巧妙设问和精彩的课堂语言,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以后,我们语文教学的土地才会遍地花开、生机盎然,我们就会在语文教学的土地上收获一串串成功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