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要进入尾声了,课文已学完,教学转入复习阶段。我和学生们商议复习方案,听听学生们的心声。经大家一番讨论,形成如下决议:将学生分成六组(本班学生42人,每组7人),各选组长一人,小组内先共同复习第一单元,组内每个同学都已掌握的内容就放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是本单元重点的问题作好标记,准备组际交流。交流方式:从第一组开始,向其他组发问,即第一组一个代表向其他组问一个问题,点到哪个组,哪个组必须在3秒钟内派一个代表回答,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有创意加20分,回答不完整加5分,答错不得分;若指定小组回答不出,再由其他组派代表回答,回答正确加10分,答错不得分。课后还要选出三名最佳答题手。

组际交流开始了,只见第一组王强同学迅速站起来:我想问第四组:“第一课《在山的那边》中‘海’和‘山’蕴含什么意思?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有‘海’和‘山’吗?”呀!问题满深刻,这不就是单元复习重点之一嘛!第四组组长与组员顾胜交流一下眼神,顾胜便起身回答。“回答正确,加10分”,我在黑板上作了记录,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响起来,情绪也高涨了许多。紧接着第二组发问……第一轮很快结束了,各组分数相当。第二轮又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这一单元那么多的重点、要点,同学们基本上捕捉到了。还有五分钟就下课了,我迅速统计了各组分数,并评出三名最佳答题手,并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黑板的右上角,最后布置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第二单元,明天语文课上各组继续竞赛。

[反思与收获]

语文学习过程是对文本不断探究和感悟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学习活动怀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做到“三让”就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好比是给学生和自己找寻到高速公路的入口”。

一、让学生大胆选择、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者不能包办一切,要留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大胆选择学习的方法,教者要揭掉“权威”的面具,真正成为“平等者的首席”,教师要做的只是“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二、让学生在竞争机制中迸发潜能

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火把的地方。让学生选择学法是火种之一,激励、竞争是火种之二,也是更具“感染力”的火种。

在小组竞赛中,由于是复习课,学困生原先对一些问题是一知半解,这时也不放弃学习成功的机会,为满足知、情、趣的需要,个性潜能也得到了最佳发展。那个大个子张明在这节课和随后的几节复习课上,一改以往的昏沉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还有一次获得“最佳答题者”奖,他的潜能就被发掘出来了,迸发出来了。期末考试居然考了71分,刷新了他自己的语文成绩记录。

加德纳曾提出个性化教学的设想: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好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其实,全班42人,无一个智障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只是非智力因素在起关键作用。任何一种相同的教学方法最多只能让某一小部分学生受益,如果在课堂上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的潜能也会最大限度的迸发。

三、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愉悦中学得更好

“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它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基础课程实施纲要》)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他们参与小组学习、讨论、竞争,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了,在相互评价中得到了同伴的认可,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自我感觉也逐渐良好起来,就会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哪里还有不进步的道理?

在这一节语文复习课上,每一轮竞赛都分出优劣,及时地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表扬先进的,激励学困生,更能让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就像生命中注入了温暖的精神力量,他们的身心会处于最佳状态,就能学得最好。

教给学生知识是交给学生石头,让学生乐于求知,是交给学生开山的斧头,学生会拿着这把斧头,在愉悦中获得大量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