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作文,作文难。”为什么作文是那么“高不可攀”呢?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封闭型的,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而且重课内轻课外,致使学生被动作文,作文兴趣几乎没有,心态消极,生编硬造;课堂上往往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地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小学生对作文的心理需求,加上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呆板、守旧,评价理念落后,方法死板等也极大地削减了学生对作文的热情。为了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方法,我在实践中作了一些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激发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的、主动的心态去对待习作,才不至于生编硬造,说假话。在习作中应充分体现由说到写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积累,使学生感觉到这次作文有不少内容可以写。可以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得作文素材,从这么多的内容中选择最能写好的内容去写,开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

二、积累素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挖掘生活,广泛猎取生活中的元素,积累素材。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是写作的源泉,而学生之所以作文时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对身边的人、事、景物不留心观察、感悟,视而不见,在选取素材上受到很大的局限,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健康、广泛的志趣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多方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多元性,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国内外大事要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引发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想象很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教学过程中,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引导评改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要求标准过高、面面俱到。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基于学生智力因素、生活经历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写出的作品自然高低不等。因此,我们在评价时要了解学生,多评学生的优点,看到学生点滴进步,如语言积累,篇幅长短、书写程度等各个方面。对于缺点不回避,但要提得中肯、到位,便于作者再次修改,同时也不伤自信心,呵护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老师愿意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教给孩子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学生就会成为作文的主人,就会用一颗爱心关注生活,就会用一支神笔真诚地抒写生活,就会步入愉快作文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