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习题教学对于深化数学基础知识,培养解题技巧,开发智能结构,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那么,应如何挖掘习题教学的潜力、发挥习题教学的功能、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一题多解,活化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敏捷性

一题多解,可以变学生的定势思维为多向思维,既可以拓宽解题思路,开阔视野,又能优化解题策略,寻求最佳解题捷径。

例如:已知 tanα=2,且α 为锐角,求cosα(3cocα-2sinα)的值。

分析:此题有多种解法,其一是常规法,利用tanα= sinα/cosα=2,得出 sinα =2 cosα,再利用sin2α+cos2α=1解得sin2α或cos2α,然后代入原式解出。其二是整体思维法,将原式写成3cos2α-2 sinαcosα/sin2α+cos2α,分子、分母是关于sinα和cosα的齐次式,分子、分母同除以cos2α以实现三角函数式中的正、余弦的转化,从而求得其值。常规法运算麻烦,费时费力;方法二解法简捷,思路新颖,快速准确。

再如:计算(■+■+■)(3■+2■-■),常规方法是按多项式乘法进行计算,既麻烦又易出错,但是若对此题仔细审视,还会发现一种巧妙的方法:原式=〔(■+■)+■〕·■〔(■+■)-■〕=■〔(■+■)2-(■)2〕=12。可见,同解一题,若方法恰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精选题目,加强多解训练,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诱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寻求最简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解题能力。

二、一题多变,深化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一题多变,是指只改变同一题目的条件或求解目标,构成一系列新的题目,然后进一步求解。

例如:已知:X+■=3,求X2+■的值。在学生解完这道题后,引导学生对此题进行变式,得到如下问题:

①已知:X+■=3,求X-■和X3+■的值。

②已知:X-■=■,求X+■的值。

③已知:X2+■=4, 求X-■和X+■的值。

这样,由一题发散为若干题,不断深化,既能强化学生对数学双基的理解,又能活化思路,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巧置迷惑,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数学习题,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因此,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缜密思考,培养灵活应变的好习惯。

例如:判断下列命题的正确与否:①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②直径所对的角是直角。③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④若两弦切角相等,则两弦切角所夹的弧也相等。

分析: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一条弧对一个圆周角,一条弦也对一个圆周角,没能识破一条弦对两个圆周角这一“玄机”,从而误入歧途,将命题③错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诱惑性的习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设疑激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在吸收消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教学,对于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分解因式X6-Y6时,学生分解出两种结果:①(X+Y)(X-Y)(X2-XY+Y2)(X2+XY+Y2);②(X+Y)(X-Y)(X4+X2Y2+Y4),面对如此情况,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怎么会出现两种结果呢?大有要探个究竟的想法。于是,带着兴趣、疑问,认真思考、对照,猜想到(X4+X2Y2+Y4)一定能分解为(X2+XY+Y2)(X2-XY+Y2),然后通过运用多项式乘法验证,得出这一猜想是正确的。可是怎样分解呢?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等式两边和中间过程,从而发现“添项再分组”的因式分解法。然后,通过习题强化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