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必须努力积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加强作文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使作文教学成为源远流长的活水,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思考、获取信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激起强烈的自主习作的兴趣,去自由表达真切的收获和发现,在写作中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自主作文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习作的“小主人”。

一、开发校园生活,丰厚学生体验

学校处处皆是学生写话、习作的资源,尤其是各学科的教学每天都陪伴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有音乐课上的欢乐、美术课上的欣赏、体育课上的锻炼、科学课上的探究、数学课上的思维训练、信息课上的网络畅游等等,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所以学生们写出了《探究树叶的秘密》、《有趣的藏书票》、《我是小小博客迷》、《水中的火山》、《开心的体育课》等真实生动的习作来。

二、利用家庭生活,强化生活体验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另一重要天地,家庭生活中不乏精彩的瞬间、脉脉的温情……学生的许多生活感悟是来自于家庭的。如: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全家的娱乐活动、今天我当家、养花养草养小动物、我当社区美容师等,我们都曾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地体会并写成文章。如:感恩节那天,让学生回家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有的孩子为父母送上爱心卡、有的给妈妈端上一杯热茶、有的为父母做营养美味的早餐……那飘着热气的紫菜汤,那蓄满爱意的热茶,那感动人心的拥抱,充盈着浓郁、真挚的生活激情,学生自然能够写出真情流露、打动人心的习作。

三、拓展社会生活,增加实践经历

只有实践,才会真实。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小记者植树活动,小记者和我市曹新平书记一起去吕梁山植树,孩子们写出了《小手拉大手,一起去植树》等习作发表在《彭城晚报》成长周刊上。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进行卖报体验,参加公益活动、去麦当劳观察做汉堡,开展啄木鸟在行动、红领巾寻访江苏精神等活动,学生们写出了《我和汉堡制作零距离》、《有趣的卖报体验》、《我的采访经历》等鲜活生动的习作,我们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认识生活的丰富多彩,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也认识社会的纷繁复杂,学会做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佳作来。

四、亲近自然生活,进行习作训练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是美丽多姿的,对孩子有无穷的吸引力,春暖花开之际,带学生们去彭园春游,孩子们在暖洋洋的春风吹拂下,赏梨花,观杏花,吟诗作画,玩得不亦乐乎;在硕果飘香的金秋,带领学生去农村摘紫薯、采花生,感受田园采摘的劳动乐趣。假日里,参观家乡名胜古迹、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用心感触,获得鲜活的素材,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来。《有趣的田园采摘活动》、《太行山大峡谷之旅》、《迷人的彭祖公园》等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作品发表在《广播电视新周刊》上。

五、进行专题练笔,提高习作能力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体系,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丰富作文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了作文系列专题练笔,这也是对教材中习作训练的补充与延伸。我们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学段来进行。低年级主要进行快乐写话、创意写话训练;中年级主要进行劳动篇、游戏篇、卡通篇、家乡篇、状物篇、环保篇、实践篇的训练;高年级主要进行亲情篇、诗文篇、自然篇、论文篇、游记篇等训练,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作文练笔,使得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习作能力和主动性,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生活,才能放飞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的五彩缤纷,从而快乐地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来!